二少爷看罢,禁不住大声赞道:“真乃绝世之地也!”
“哈哈哈……”随着一阵长笑声,一位面如枣红,白须鹤顶之老者,肩披蓑衣,手拄木仗;脚步轻移,飘然而至……
“公子何故如此感叹呀?”老者问道。
二少爷上前施礼,“晚辈见过先生!”礼毕,双手抱拳答道:今日晚辈闲游到此,见此山巍峨观壮,仙气缭绕,故感叹也!”
“哦。我见公子眉宇凝重,心神飘浮,恐绝非来此怀古观景也!故老朽敢问公子,今日来此,意欲何为呀?”老者问道。
二少爷见老者气宇轩昂,洞力非凡,不敢隐瞒,如实说道:“不瞒先生,晚辈祖居兴京,熟于老城。今外寇虎视,时局难料;满乡之地,危兮将至。晚辈思之良久,但觉乱世之时,老城亦可栖身。然一偶之地,恐难障之。故巡游周边,以寻纵深。今晚辈至此,实乃此意也!”
“哈哈哈……”老者笑道:“公子不言,吾亦知一二。今满乡大地,烽烟将至,此乃定数也!常言道,凡事知后者,方为大贤。公子之悟,正合天道。公子巡游周边,拟觅回旋之地,亦乃天意所在。”
二少爷听罢,深为老者之言惊叹,故而请教道:“先生大智,晚辈自叹不如。今先生早已洞悉晚辈之意,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吾观公子,志高存远,韬略满腹。故恕老朽直言,此山虽千古兵城,然不宜付当世争战之托。距此山西80里处,有一山,名曰老秃顶。公子若前往寻之,或可获更多脾益。”说罢,老者大笑一声飘然而去……
第二天,二少爷早早起来,从五女山赶往老秃顶。由于路途挺远,直到下午3点多,二少爷才赶到。
老秃顶,全名叫老秃顶子山,它地处本溪、桓仁、新宾三地的交界处。由于山高,气温寒冷,极顶裸露,不生草木,故名老秃顶子山。老秃顶山属长白山脉,主峰海拔1300多米,山顶恰如伸向云端的屋脊,高昂而雄伟,故有“辽宁屋脊”之称。
苍茫大气的老秃顶子山,群山莽莽,浮云游动;千层叠绿,满树黄金。二少爷仰望陡峭似劈的高山,远眺白练倒挂的瀑布,俯瞰脚下浪花翻滚的深渊,置身云蒸霞蔚的峡谷,大有惊心动魄之感!
二少爷心中赞叹道,“重峦依渭水,碧峰插遥天。出红扶岭日,人碧贮岩烟。迭松朝若夜,复釉缺疑全。”当年唐太宗游览的终南山,也不过如此罢了……
正当二少爷陶醉大自然梦幻之时,一个猎人走了过来。他见二少爷文质彬彬,不象是山里人,便走上前去搭话:“年轻人,看来你不像是山里人!我劝你,别再往前面走了,再走就到佛顶山了。”
二少爷见状说道:“这位大哥,我是来此游玩的游客。刚才听你说,前面的山叫佛顶山,这佛顶山为什么去不得呀?”
“哎,前面那座平头的山,叫佛顶山,是老秃顶子第二高的山。”猎人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座山峰说道:“那里沟深林密,常有野猪出没,不熟悉的人进去,是很难走出来的。你是一个外乡人,对这儿又不熟,我看就别往前面去了。”
“谢谢你呀,大哥!”猎人走了以后,二少爷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坐了下来,他拿出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拿出笔在上面画了起来……
这时,一伙人骑着马从佛顶山方向的一个小山坡上冲了下来。但见这伙人个个身材威猛,而且,手里都拿着家伙。
二少爷心里一惊,暗自道:“八成是遇见土匪了!”
这时,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快马来到二少爷面前,高声问道:“干什么的?”
“这位兄弟,我是来老秃顶游玩的游客。”
“游客?我怎么看你像个探子?”
正说着,这伙人忽拉一下全都围了上来。一个领头模样的人,骑在马上问道:“小山子,这人是干什么的?”
“二当家的,他说他是游客,可我怎么觉得他像个探子!”说着,一把从二少爷手中抢过地图,指着说:“二当家的你看……”
二当家跳下马,从小山子手中接过地图一看,果然上面作满了记号,而且,还标出了佛顶山的位置。他大喊一声:“果然是个探子!来人,给我绑了,带回山寨!”
就这样,二少爷莫明其妙地被绑上了佛顶山……
若知二少爷此去吉凶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