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火旺亲自找李廷恩,李廷恩却领军攻打关内道,还留下话让人好生侍奉老太爷,战场危急,不能让老太爷涉险。李火旺知道李廷恩这是躲着他,无奈下去找李二柱,李二柱前脚答应,后脚还没出门就被从西北赶过来的李廷延拦住了。神情憔悴的李廷延亲自去找了李火旺,带来了一个噩耗——李大柱受惊过度,大夫用尽良药皆无效,后来又得知要被送走,一日躁症发作,不知怎的冲出府门跑到隔壁将瘫在床上的李耀祖给掐死了,自己也失足跌到四房府上池子里,脑袋撞在池子边的石墩上当场就断了气。
李火旺当时就昏厥不起。
醒来后的李火旺三日不进水米,李二柱差点顾不得许多要把正在领军作战的李廷恩要叫回来,好在李火旺很快就振作了精神,只是也不要旁人服侍,单单把李廷延留在跟前,又让人快马加鞭把李廷文叫来,然后一意孤行要他们两个赶紧到李廷恩身边去,说打虎亲兄弟,他们亲爹不成,自个儿要帮着赎罪,跟在大哥身边好好效力。不知为何,李火旺做出这个决定时,还让人去孙家,让李廷文和李廷延顺道把孙青芜送来服侍李廷恩。
孙家几兄弟仔细思谋了一番后,想到眼前的情势,顾不得李火旺这个提议有些违背礼教,很干脆的答应了。
如此,孙青芜就留在了军中,将领们都知道孙青芜来的那日李廷恩亲自出军营迎接,因此对她都很是恭敬。
李廷逸眼角余光看着孙青芜却有些出神。他知道祖父送面前女子来的目的,其实不过是小人之心罢了。大哥对兄弟向来看重,兄弟们没有犯错,大哥又怎会将长辈的过错延续到兄弟身上,别说他们这些年跟着大哥忠心尽力,感情深厚,就是一无是处,只要没有别的心思,最后大哥该给的依旧会给,何必用一个孙青芜呢?
他心里暗暗摇头,正要大步离开,却被孙青芜叫住了。
“您今日是不是又收了请大都督处决郡主的文书?”
李廷逸有点讶然,“是。”
孙青芜咬了咬唇,没有继续再问,神情很平静福了福身。
李廷逸意味深长的在孙青芜身上看了看,转身走了。
孙青芜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轻轻走到大帐外,掀开门帘朝里面望了过去。
在她心里一直如山一般的男子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神色平静,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然而孙青芜就是觉得心跟被刺了一刀样的心痛。
若是真的无事,他应该发现自己了……
静静的看了许久,直到孙青芜回过神发现自己脚都有些僵了,她在心里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可此时此刻,她愿意这样去做。
子时三刻,李廷恩正在看谍报,从平浑身发抖的进来跪下,头死死的抵在地上回报,“大都督,郡主,郡主,郡主……”
不用他再说,李廷恩便已经明白了。
像是头上猛然被人击了一拳,然这一圈并没有让他觉得头昏目眩,除了闷痛之外,他更多的竟是一种诡异的轻松,像是压在头顶盘旋不去的乌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一切都的混沌都散开了,天仍旧是天,地仍旧是地。
他很冷静的丢下谍报,问道:“是谁动的手?”
从平讷讷不敢说话。
孙青芜一身素衣,掀了帘子进来跪倒在地上,先给李廷恩行了大礼,继而身躯笔直,目中带着一股决然道:“是我。”
李廷恩定定的看着她,发现她瘦弱的身躯正在微微颤抖,含泪的盈盈双目中亮起的分明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那双眼里有不悔有绝望却又有希冀和祈盼。
他的心口像被重石敲了一下!
“你下去罢。”
从平知道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他赶紧跪着退了出去守在外面。
李廷恩与孙青芜对视许久,起身过去缓缓蹲下,与她四目相接,“为何要杀她?”
孙青芜抖着唇,“她不能死于您的军令,不能死于您的朱批,也不能死于您的剑下,谁都能杀她,唯有您不能。我不要您记她一辈子!”
这样隐晦的话,可李廷恩懂了。
他看着孙青芜,许久过后,伸手将人揽入怀中,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孙青芜却像得到救赎一般,将全身的重量都靠了过去,瞬间泪如雨下。
第二日一早,李廷恩让人将杜玉华的尸首以冰封存,待来日交给杜玉楼。
十一月初一,冬雷阵阵,雷劈皇宫,李廷恩再发檄文,领军跨过京都护城河,一路势如破竹,百姓翘首以盼,勋贵以岑国公为首纷纷投效,岑子健,付华麟,万重文三人为首,带领人马分三路肃清道路,将剩余负隅顽抗之人一一诛杀。大燕十八位公主郡主率领府中女兵护卫在皇宫门口要与李廷根麾下大将致师马上对战,李廷恩慨然应允,最后对方无一生还。宫中宋妃胞弟宋祁澜,如今的宋国舅得知消息亲手溺杀外甥,剑斩胞姐,自决于昌庆宫。昭帝得知消息,在亲卫护送下逃往皇陵,放下断龙石,自此消失人间。麒麟卫都督沈闻香率人打开城门,恭迎李廷恩入宫。
元和元年六月初七,李廷恩登基为帝,立国号为华,自此改朝换代。九月初十,李廷恩自正元门迎娶孙青芜入宫为后,宣告天下,有生之年,不选秀,不封妃,只与皇后相伴终生,并奉生母生父为太上皇与太后,祖父为太上太皇,并下旨册封孙青芜之母为一品恩国夫人,孙青芜长兄为承恩公,同时立宗正寺,令宗正寺分立玉牒宗谱,天子三代内为皇室,三代外则为宗室。
元和二年正月初一,新帝下旨,追封嫡亲祖母曹氏为孝圣仁皇后,李廷延为慧亲王,李翠翠为平乐长公主,李珍珠为昭和长公主,封胞弟李廷逸为宝亲王,李草儿为昌邑长公主,李心儿为寿庸长公主,李珏宁为御珠长公主,李光宗为平亲王,李廷壁为平亲王世子,李凤儿为佳明长公主,李廷文为裕亲王,李四虎为忠亲王。同时新帝在宫宴中赐下几桩婚事,将永和县主姚清词赐婚给武威伯戴成业;太后义女,康国公主,诚国公杜玉楼之妹杜紫鸢赐婚给文侯姚凤晟;御珠长公主赐婚给诚国公杜玉楼;宗令陈留郡王嫡长孙女勾平县主赐婚给新任岑国公岑子健;英国公万重文胞妹清河郡主赐婚给盛国公付华麟。
自此新帝励精图治,前燕动乱做造成的伤害二十年后终于渐渐抚平,元和二十四年,天子下诏,令内侍区和率五百艘巨船自崖州出海,开辟海外贸易,随行有大华十大商行自行组建的七十个船队,五年后船队回返,国库商行皆获利颇丰,自此大华已入盛世,四海皆为升平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