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打草料,捡柴火,都是一扁担两筐,十文钱。
钱则欠着,凑满一百两,进城的时候一起算。
家里的院子,很快大了一圈。
然后就是修造竹制的房子,水房,磨房,柴草房,猪圈,骡马房,还有堆肥棚。
欠的钱也满,于是推着竹板车,带着一群人,进城领钱发钱。
而他们的家属会在家里,算是帮忙看家。
……
车上是堆得高高的草料,如今既然有灾,那么粮价肯定高,草料价格也不会低。
果然,一车干草运进城,卖了十几两银子。
同时散出去一百多两银子,雇工们拿着钱各自忙活。
很多人在解馋之余,买了布匹,还买了相对便宜的谷子和麦子,带回村用石磨去磨。
山崎不管他们,去陶器店,买了一车罐子。
出城去牧场,买了一匹不满一岁的马骡,花了五十两。
让马骡拖上竹板车,舒舒服服的坐在车上一路晃悠回村。
然后继续雇人拾柴打草料,增加采野果野菜。
熬油,熬甜浆,放到罐子里。
剩下的渣滓,可以制做成精饲料,喂狗喂猪喂马骡。
忙碌着,夏天过半,官府开始安排流民返乡。
山崎套上马骡车,带队进城提钱。
又洒出去近一百两银子,蟋蟀赚的钱基本上用光了。
大家买了相对便宜的谷子和麦子,带回村去磨,山崎则兜售油与甜浆,由于粮价涨了,这些价格也涨了。
十升一罐的油五两银子,甜浆是六两银子。
山里的坚果油更香,而甜浆比糖浆多了份自然的酸。
一车货卖掉,也就回来一百多两银子。
继续买了一车罐子回去,然后找村里的石匠买了磨盘,就要石匠做好摆在那边的。
村里有公用的大磨盘,但那要排队,哪有自家的好使。
等石匠带人把磨盘装进磨坊,由马骡去推磨,什么都能碾碎了。
去城里的人回来,也来借用磨盘。
按规矩,留下了麦皮等,作为饲料。
村里出锅灶,让流民把米面做成米饼面饼,然后送流民离开。
山崎拿回了柴刀,正好与张氏一人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