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皇帝、官员、富商、农户还是乞儿,只要入了佛门之中,那世俗一切都与其无关了。
地位再高,在佛门中一样是要诵经修禅,一样是要晨起敲钟。
即便是万般感激佛门,可慧真大师也确定。。。若是在前几世中,他能有今世般的好出身,多半是不会入佛门修禅。
这凡尘俗世,他半点都割舍不了,斩不断这些血脉亲情。
要是早几世能有如此出身,那或许。。。早就没有所谓的九世功德,更无需谈所谓的十世圆满了。
正因如此。
就算今世不入佛门,成不了所谓的十世圣僧,慧真大师也不后悔,也不觉得可惜。
相较于诵经修禅,他更想要体验今世的凡尘俗世,更想要做到答应兄长的那件事。
生于俗世,享受俗世,迎接俗世。
这是他今世的修行,跟先前的几世都有所不同,亦是第一次的经历。
当然。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世他是林永安,并不是第九世的慧真,更不是第一世的圆净。
即便前几世的记忆苏醒,各种各样的苦行修禅经历浮现脑海,可他今世都仅是才九岁的林永安,并非其他九世的老僧。
就算弥勒佛用了特殊手段,让前九世的经历,一起涌入了脑海之中。
可前九世经历中的高僧,都默契的选择以今世为主,以林永安这九年的记忆为主。
所以,‘他们’不愿入佛门,不愿再修佛,不愿割舍世俗,只因今世的林永安,眷恋着俗世,更谨记着当初的那个承诺。
。。。。。。
这清晰的回答,响彻在九天之中。
站在旁边的大圣爷,惊疑好奇的看向画面,看着长相幼稚,目光却老成深邃的林永安,似乎有些意外。
紧接着。
又看向旁边的弥勒佛,点指着画面中的林永安,嬉笑道。
“这娃子说的真好,大肚和尚,汝输的不冤,输的不冤啊。”
“谁说仅有入佛门才是修行,才能积攒功德,依俺老孙看,这好好的历经世俗,同样也是修行,还是更厉害的修行。”
“像汝刚刚说的,入佛门修禅积德行善坚定佛心,自是能让世俗不沾身,不染尘世,俺老孙觉得那都是放屁。”
“全都是说的好听,能做到的都没有几个。”
“就像当初,那唐僧在女儿国的时候,不是差点就动了凡心,差点就被女儿国的国王留下了。”
“什么戒律清规,什么善恶慈悲,什么西天取经,什么灵山成佛,那时早就一切抛的一干二净了。”
“要不是俺老孙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天生铁石心肠,硬是拉着唐僧跑出女儿国。”
“单单那女儿国国王望穿秋水的双眼,都能把唐僧的魂都勾走,所谓的佛心梵心,怕是早就被其丢掉,跟着国王远走高飞了。”
“还不仅是如此,刚刚三只眼说的降龙罗汉一事,大肚和尚汝也不可能不知吧?”
“若不是如来老头,强行插手命其他十七尊罗汉将降龙罗汉唤醒,是否那‘李修缘’早就跟胭脂双宿双栖,怕是儿孙满堂,好不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