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朱瞻墡也站出来发言:“父皇,蒸汽技术推广,各类物资的需求必然大增,尤其是制造蒸汽机所需的钢铁等材料。儿臣担忧,若供应不足,会影响推广进度。”
朱棣点点头,看向户部尚书:“张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户部尚书张大人连忙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一方面要加大对矿山的开采力度,合理规划资源分配;另一方面,需鼓励民间参与冶铁等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提高钢铁等材料的产量。”
朱棣道:“就依你所言。但要注意,开采矿山切不可破坏百姓生计,政策扶持也要公平公正,不可滋生腐败。”
张大人忙不迭称是:“陛下放心,臣等必定严格监管。”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之时,一位老工匠壮着胆子走上前来,向朱棣行了个礼,说道:“陛下,小的在制造这蒸汽机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工具不够趁手,影响了制作效率和零件精度。不知能否研发些新工具?”
朱棣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工匠:“哦?你有何想法,尽管说来。”
老工匠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陛下,比如在切割零件时,现有的刀具容易磨损,要是能有更坚硬耐用的刀具,效率肯定能大大提高。还有测量工具,也希望能更加精准。”
朱棣听后,看向工部尚书:“赵爱卿,这工匠的话你可听见了?此事你要上心,组织能工巧匠研究新工具。若真能有所发明,朕必有重赏。”
赵德全领命后,转向老工匠:“老师傅,你经验丰富,往后也多参与新工具研发,有任何想法随时向工部汇报。”
老工匠感激涕零:“谢陛下,谢大人!小的一定竭尽全力!”
随后,徐妙云开口说道:“陛下,蒸汽技术虽着眼于实用,但文化方面也不可忽视。可让人将蒸汽机的原理、制造工艺等整理成书,流传后世,让更多人了解学习。”
朱棣赞同道:“皇后所言甚是。翰林院要安排人手,整理相关书籍资料。这不仅是为了传承技术,也是向天下彰显我大明的科技成就。”
翰林院学士连忙躬身:“陛下,臣等领命,定会认真编撰,确保内容详实准确。”
天色渐晚,朱棣看着依旧运转不息的蒸汽机,大声说道:“今日的讨论,让朕看到了蒸汽技术的无限可能。众卿回去后,各司其职,朕期待看到蒸汽技术在大明大地开花结果,让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众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一片庄重的呼喊声中,皇子皇孙、大臣们随着朱棣缓缓离开了工坊,但这场关于蒸汽技术的伟大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
众人走出工坊后,夜幕已经完全降临,京城的街道上灯火点点。皇子皇孙们依旧沉浸在刚才观摩蒸汽机的震撼之中,彼此之间小声地交流着。
朱高煦走到朱高炽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略带兴奋地说:“大哥,今日这蒸汽机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你说,要是真按父皇说的用在军事上,咱们大明军队可就如虎添翼了!”
朱高炽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发明。不过,军事应用牵扯诸多方面,还需谨慎行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推广新技术,难免会触动一些旧势力的利益,后续恐怕会有不少波折。”
朱高煦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哼,怕什么!有父皇支持,谁敢反对?谁要是阻挡这新技术,那就是与大明的未来作对!”
这时,朱瞻基跑过来,拉着朱高炽的手,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爹爹,我长大后也要像那些工匠一样,造出更厉害的东西!”
朱高炽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好啊,瞻基有志气。但要造出更厉害的东西,可得好好读书,学习各种知识才行。”
朱瞻基用力地点点头:“我一定会努力的!”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听到他们的对话,微微皱眉,走上前说道:“大哥,瞻基年纪尚小,便立下如此志向,固然是好事。但如今这蒸汽技术刚刚出现,很多东西还不明朗。咱们做皇子皇孙的,行事还是要多考虑几分。”
朱高炽看了他一眼,明白他话里有话,微笑着回应道:“赵王放心,我自会教导瞻基。这蒸汽技术虽是新事物,但它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们不应畏惧,而是要积极面对。”
朱高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大哥深明大义,小弟佩服。只是希望在这过程中,一切都能平稳推进,莫要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人正说着,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原来是朱棣的贴身侍卫快马加鞭赶来,在朱高炽面前停下,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道:“太子殿下,陛下宣您即刻进宫,商讨蒸汽技术后续事宜。”
朱高炽连忙应道:“知道了,本王这就进宫。”他转身对朱高煦和朱高燧说道:“二位贤弟,父皇召见,我先行一步。今日之事,大家都好好想想,日后朝堂之上,还需同心协力。”
朱高煦和朱高燧点头称是。看着朱高炽离去的背影,朱高煦忍不住说道:“大哥总是这般沉稳,不过,这次蒸汽技术的发展,我看他定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御书房内,朱棣和朱高炽正就蒸汽技术的推广进行着深入的交谈。朱棣坐在书桌后,神情严肃地说道:“高炽,今日工坊一行,想必你也看到了蒸汽技术的潜力。但这项技术要全面推广,并非易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高炽恭敬地站在一旁,沉思片刻后说道:“父皇,儿臣认为,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无论是新工具研发、人才培养,还是建立相关工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朱棣微微点头:“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朕打算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款项,作为蒸汽技术推广的专项资金。你觉得如何?”
朱高炽躬身道:“父皇此举甚妙。不过,儿臣觉得除了国库拨款,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比如,给予投资蒸汽技术相关产业的商人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投入资金。”
朱棣抚须笑道:“高炽,你这想法倒是不错。既能减轻国库的压力,又能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政策公平公正,不可让一些人借此机会谋取私利。”
朱高炽连忙应道:“儿臣明白,儿臣定会安排专人监管,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朱棣接着说道:“还有人才方面,光靠现有的工匠远远不够,必须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式人才。你有什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