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和朱高燧听闻此言,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深深的狐疑之色。他们瞪大双眼彼此对视了一眼,目光交汇之处仿佛能擦出火花一般。尽管心中仍然充满了震惊之情,但面对朱柏那镇定自若的神态以及不容置疑的话语,他们纵使心有疑虑却也不敢轻易表示不信。此刻,两人的脑海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各种猜测与想象纷至沓来,让他们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朱高燧慢慢站起身来,脚步有些虚浮,他走到徐妙云面前,微微颤抖着双手,轻轻握住徐妙云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声音哽咽道:“娘,这些年孩儿一直思念您,夜里常常梦到您的面容,没想到今日还能真真切切地见到您。”说着,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进徐妙云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起来。
徐妙云慈爱地抚摸着朱高燧的头,眼中也泛起了泪花,轻声说道:“傻孩子,娘也想你们。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
朱高煦也走上前,嘴唇抖动着:“娘,孩儿不孝……”话未说完,已是泣不成声。徐妙云伸出另一只手,将朱高煦也拉进怀里,轻声安慰着:“都过去了,只要你们以后好好的,娘就放心了。”
老年朱棣走上前,目光锐利地盯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冷冷问道:“你们迟迟不攻下三峡口,究竟怎么回事?”朱高煦和朱高燧被这一问,顿时有些心虚,眼神开始闪烁不定,头也不自觉地低了下去。朱高煦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嗫嚅着说:“父皇,这……这三峡口地势险要,敌军防守严密,孩儿们实在……”
朱高燧也赶忙附和道:“是啊,父皇,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他们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的拖延是出于不可告人的野心。只是碍于众人在场,不敢再多说什么,生怕露出更多破绽。
老年朱棣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满:“哼,地势险要?敌军防守严密?莫不是你们还有其他心思!”朱高煦和朱高燧吓得身体一哆嗦,差点又跪了下去。
老年朱棣转过身,面向年轻的朱棣、徐妙云和朱柏,眼中满是感慨与欣慰。他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能够见到你们,我此生再无遗憾。棣儿,你刚刚说在你那个时空,爹、娘及大哥都承认了我。这次北征后,我决定退位给老大高炽。况且高炽治国才华也强,太孙朱瞻基也能协助处理政务,我就像你们一样,退位成为太上皇,享享清福。”
年轻的朱棣微笑着回应道:“四哥,你能想开就好。老大为人宽厚,又有治国理政的才能,瞻基聪慧伶俐,有他们在,大明定会繁荣昌盛。”
徐妙云也点头赞同,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是啊,四哥。我们相信高炽与瞻基,他们定能担起这江山社稷。等以后有机会,我们带您去洪武十一年,见一见爹、娘及岳父,大家好好团聚团聚。”
朱柏脸上挂着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缓缓说道:“太好了啊!四哥,看到你能如此豁然开朗,小弟我真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呢!在咱们所处的这个时空里呀,父皇、母后以及大哥可都是对你极为认可的哟!想当初,大哥在病逝前夕,还特意嘱托父皇,无论如何也要力保你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呢!而你和四嫂这些年也是兢兢业业,将国家治理得那叫一个繁荣昌盛呐!瞧瞧现在,咱们大明王朝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美满。如今呢,皇位传到了高炽侄儿手中,他更是不负众望,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民心呐!还有高煦和高燧这俩侄儿,他们的军事才能那可是相当出众的哟,一直以来都尽心尽力地协助高炽管理朝政,为大明江山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呢!至于我和十八弟嘛,则负责掌管大明书屋,为天下读书人提供一个汲取知识、交流思想的好去处。”
朱高煦和朱高燧静静地站在一旁聆听着朱柏的话语,两人的内心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掀起了层层波澜。在此之前,他们虽然对自己与兄长之间的皇位之争心存不甘,但却始终未曾真正了解到背后所隐藏的真相。此刻,当亲耳听到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故事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无论是爹娘还是皇爷爷,自始至终都是坚定地支持着老大的呀!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冲击,使得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执着于争夺皇位之事,而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大哥高炽,共同为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兄弟二人也开始反思过去的种种行为,并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融入到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心态转变
野心的收敛:朱高煦和朱高燧此前野心勃勃,妄图夺取皇位。得知真相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家庭和国家的伤害。朱高煦想到自己差点因野心引发内乱,心中充满后怕,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荒谬和危险,从而彻底收敛了自己的野心。
对亲情的珍视:在与来自另一时空的父母和长辈相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温暖。这种情感触动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他们意识到,皇位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亲情远比权力更加珍贵。朱高燧回想起小时候与父母兄长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愧疚,决定今后要好好维护这份亲情。
行为改变
对兄长态度的转变:过去,朱高煦和朱高燧对朱高炽多有不敬和算计。现在,他们真心实意地尊敬兄长。回到京城后,朱高煦主动向朱高炽认错道歉,态度诚恳:“大哥,过去是我糊涂,不该对您有非分之想,今后我定当全力辅佐您。”朱高燧也在一旁附和,表示会听从兄长的吩咐,为他分忧解难。
积极为国家效力:为了弥补曾经的过错,两人决定积极为国家贡献力量。朱高煦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主动请命前往边疆,镇守重要关隘,抵御外敌入侵。朱高燧则在京城协助朱高炽处理政务,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朝廷出谋划策。
性格变化
学会谦逊与沉稳:曾经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性格张狂、急躁。经历这些事情后,他们变得谦逊沉稳。在朝堂上,他们不再轻易发表激进的言论,而是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深思熟虑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人交往时,也不再盛气凌人,而是以礼相待,赢得了朝中大臣的认可。
懂得感恩与宽容:他们对家人和身边的人充满了感恩之情。对于曾经与自己有过矛盾的人,也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朱高燧遇到曾经弹劾过他的大臣,不仅没有报复,反而主动与其交流,探讨治国之道,展现出了大度的胸怀。
只见朱高煦抬起头,眼中满是懊悔,脸上带着深深的自责:“爹、娘,孩儿之前糊涂,被野心蒙蔽了双眼,做了许多错事。如今听了这些,孩儿再也没有那些不该有的念头了,只想好好守护大哥,守护大明江山。”说着,他扑通一声再次跪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朱高燧也连忙跟着跪地,诚恳地说道:“孩儿也是,以后定当安分守己,为大哥分忧,为大明尽忠。”
老年朱棣看着两个儿子,眼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慰。他微微点头,说道:“知错能改,便还是我的好儿子。起来吧。”
随后,众人一起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京城的城门口,早已是人山人海。朱高炽和张妍早已带领一众大臣在此等候。朱高炽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远远看到大军归来,他的眼中瞬间亮起光芒,脚步不自觉地向前迈了两步。身旁的张妍也是一脸激动,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直直地望向远处。
待众人走近,朱高炽快步迎上前去,先是恭恭敬敬地向老年朱棣行礼,声音中满是激动与关切:“父皇,您凯旋而归,儿臣欣喜万分,一路上辛苦了!”而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当看到年轻的朱棣、徐妙云和朱柏时,他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朱高炽嘴唇颤抖着,声音哽咽:“父皇、母后,十二叔……儿臣日夜思念,今日终于得见!”说着,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走上前抱住年轻的朱棣,身体微微颤抖:“父皇,这些年儿臣时常想起您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年轻的朱棣轻轻拍着朱高炽的后背,感慨地说:“高炽,你长大了,也成熟了。”
张妍也走上前来,几步走到徐妙云面前,一下子扑进她的怀里,泣不成声:“娘,儿媳日夜思念您,无数个夜晚以泪洗面,今日终于又见到您了。”徐妙云心疼地抱住张妍,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好孩子,让你受苦了。这些年,多亏你在高炽身边悉心照料。”
这时,年轻的朱棣从怀中掏出一颗回气丹及一颗治愈丹,递给朱高炽:“老大,把这两颗丹药服下吧。这丹药或许能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朱高炽没有丝毫犹豫,接过丹药服下。
片刻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朱高炽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渐渐泛起红润,原本有些佝偻的身躯也挺直了几分,眼神变得明亮而有神,整个人仿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精神也为之一振,就像是脱胎换骨一般。
他惊喜地感受着身体的变化,眼中满是感激:“父皇、母后,这丹药真是神效!儿臣感觉从未如此轻松过。”
老年朱棣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回宫之后,他立刻召集所有大臣,在朝堂之上宣布退位。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缓缓走上台阶,站在皇位前,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他的声音虽然平和,但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决定,即日起退位,由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朕相信,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必将更加昌盛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