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紧紧地拉住张妍的手,用极其轻柔的声音安慰道:“儿媳啊,切莫惊惶失措。此次前来,本宫与陛下可是做足了准备,特意带来了解决之法。”说罢,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抬起玉臂,将那纤细修长的手指伸进自己的袖管之中摸索起来。少顷,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巧玲珑且制作精美的小玉瓶。
这个小玉瓶通体晶莹剔透,宛如羊脂白玉一般温润光滑,瓶身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格外雅致。徐妙云端详着手中的小玉瓶,眼中闪过一丝疼惜之色,随后轻轻地拔开瓶塞。刹那间,一股奇异的香气从小玉瓶口飘散而出,弥漫在整个房间之中。众人只觉得这股香气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一振。
紧接着,徐妙云从小玉瓶中缓缓倾倒出一颗圆润如珍珠般大小、散发着奇异光芒的丹药。那颗丹药周身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耀眼夺目。她微微颔首,面带微笑地将丹药递到朱高炽面前,柔声说道:“高炽,快快服下这颗治愈丹吧。相信它定能助你早日康复。”
朱高炽望着眼前这颗神奇的丹药,心中满是感激之情。他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丹药,然后仰起头,张开嘴巴,将丹药一口吞下。丹药入口即化,化作一道清凉甘甜的津液顺着喉咙流入腹中。
没过多久,朱高炽突然感觉到体内涌起一股暖流,迅速流遍全身四肢百骸。他猛地睁开双眼,眼眸中绽放出明亮的光彩,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也渐渐地泛起了红晕,就像是春日里初绽的桃花一般娇艳动人。
朱高炽满脸惊喜地望向朱棣和徐妙云,激动万分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此刻感觉身体无比轻松自在,仿佛多年来积压在体内的沉重负担一下子被卸去了大半!这丹药真是神效非凡啊!”
朱棣看着朱高炽逐渐恢复生机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接着,他再次伸手入怀,掏出另一颗同样散发着神秘光芒的丹药,递给朱高炽,并嘱咐道:“高炽啊,这颗乃是青春丹。待到晚膳过后,你再将其服下,可以进一步滋养调理你的身体,使其尽快恢复如初。”
朱高煦和朱高燧此时也走上前,双双跪地,朱高煦满脸悔意地说道:“大哥,之前是我糊涂,犯下大错,还望大哥能原谅我。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协助大哥。”
朱高燧也连忙说道:“大哥,我也错了,以后定当听从您的吩咐,为大明尽心尽力。”
朱高炽眼眶泛红,连忙扶起二人:“自家兄弟,说这些做甚。过去的事便过去了,往后我们一起为了大明的江山努力。”
众人正说着,朱棣命人取来三个锦盒,打开后,里面分别装着玉米、红薯及土豆三种高产种子。朱棣指着这些种子说道:“高炽,这三种种子,乃是极为高产的作物。玉米耐旱易种,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土豆更是不挑土地。你登基之后,大力推广种植,可解决百姓温饱,让我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朱高炽接过锦盒,郑重地说道:“父皇放心,儿定不负所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下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登基大典。礼部官员日夜忙碌,精心规划着每一个细节;工部加紧修缮皇宫,让其焕然一新;户部筹备所需的物资钱财;兵部则负责维持京城的治安与秩序。
终于,登基大典的日子来临。这一天,京城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皇宫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翘首以盼,想要一睹新皇登基的盛大场面。
朱高炽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登基台。他步伐沉稳,神色庄重,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朱高炽完成了一系列繁琐而庄重的仪式。最后,他登上高台,面向天下百姓宣告登基,年号洪熙。万民跪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登基大典结束后,朱棣和徐妙云看着意气风发的朱高炽,心中满是欣慰。朱棣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高炽,从今日起,这大明的江山就交到你手上了。你要牢记,身为帝王,当以百姓为本,勤政务实,不可懈怠。”朱棣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未来,眼神中带着对朱高炽的殷切期望。
朱高炽恭敬地回答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会殚精竭虑,不负父皇母后的期望,保我大明国泰民安。”他微微躬身,态度虔诚,双手握拳,显示出他的决心。
徐妙云走上前,轻轻整理了一下朱高炽的衣袍,眼中满是慈爱:“孩子,做皇帝不容易,要学会劳逸结合,不可累坏了自己。遇到烦心事,多和大臣们商议,也多和张妍说说心里话。”她的声音温柔而温暖,如春风拂面。
朱高炽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母后放心,儿臣知道了。”
这时,朱瞻基走到朱棣和徐妙云面前,恭敬地说道:“皇爷爷,皇奶奶,孙儿会好好辅佐父亲,不辜负您二位的栽培。”他眼神坚定,充满了自信,身姿挺拔,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朱棣微笑着看着朱瞻基:“瞻基,你聪慧过人,且心怀大志。日后更要不断历练自己,为你父分忧,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
朱高煦在一旁挠挠头,笑着说:“父皇,母后,您二位就放心吧。有我们在,一定会全力支持大哥,辅佐大哥把这大明治理得越来越好。”他的笑容真诚,眼神中满是决心。
朱高燧也连忙附和:“对对对,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大明肯定会越来越好!”
朱棣和徐妙云满意地看着众人,微微点头。
朱棣环顾四周,看着这熟悉又充满希望的皇宫,缓缓说道:“高炽,如今你已登基,我和你母后也该回到我们的时空了。这一趟过来,看到你们兄弟齐心,朝野稳定,我和你母后也算放心了。”
朱高炽听闻,眼眶再次泛红,上前一步拉住朱棣的手:“父皇,母后,儿实在舍不得您二位就此离去。能否再多留些时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哀求,眼神中满是不舍。
徐妙云轻轻抚摸着朱高炽的脸庞,眼中也闪烁着泪花:“孩子,我们本就不属于这个时空,能来帮你度过这难关,已是万幸。若停留太久,恐会引发时空错乱,给大明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眼神中满是眷恋。
朱瞻基也上前说道:“皇爷爷,皇奶奶,孙儿虽万分不舍,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您二位放心回去,孙儿会陪伴在父亲身边,守护好大明。”他的眼神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伤感。
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走上前,齐声说道:“父皇,母后,一路保重!”
朱棣和徐妙云与众人一一告别后,走向那扇散发着神秘光芒的任意门。朱棣回头最后看了一眼众人,大声说道:“孩子们,好好治理大明!”
徐妙云微笑着向大家挥手,眼中虽有泪光,但依然满是欣慰:“愿我大明万世昌盛!”
随着他们踏入任意门,光芒一闪,门缓缓关闭。朱高炽等人久久地站在原地,望着任意门消失的方向,心中满是不舍,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此后,朱高炽牢记朱棣和徐妙云的教诲,启用于谦、三杨等贤臣,大力推行新政。他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将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富足,国家也日益繁荣昌盛,开启了“洪熙盛世”的新篇章。
朱高煦和朱高燧遵守诺言,全力辅佐朱高炽。他们积极参与朝廷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兄弟三人携手共进,朝堂上下一片和睦景象。
朱瞻基在父亲的教导和历练下,不断成长。他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不仅在处理政务上得心应手,还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大臣们的赞誉,为日后顺利继承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