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宁确定自己还要“路过”赵谦的面摊,遂点头。
“他有什么好?”太子殿下冷静又冷静的问。
“读书人,挺斯文的。”徐婉宁可找不到赵谦的优点,就借用了步安歌的。
“逃学的斯文?”
“他说话挺风趣的。”
“油嘴滑舌!”
“功课挺好的,国子监不是谁都能上。”
“李国公两子皆从了军,便将恩荫给了旁支子弟,赵谦就是其中之一,他没告诉你?”太子殿下愈发觉得小表妹被骗。
“可是他还会做面食,味道还可以。”
“君子若志存高远,哪里有空围着灶台转?”太子殿下愈听愈来气。
他还想说,那书生分明是没钱或者舍不得花银钱。
所以用这些小玩意糊弄人。
可又打住了。
怕自己说了,不缺银钱的小表妹就出手大方的资助人家去了。
在朝政上虽忙碌但从来都英明果决的太子殿下,眉心无意识皱起。
头一次觉得无可奈何。
徐婉宁觉得太子表兄说的句句在理,
她当时心里,也是这么反驳将将赵谦夸的天花乱坠的步安歌的。
听太子表兄怼人挺过瘾的。
徐婉宁这么想,又说:“可他长的好看,眉目端正,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太子殿下额上青筋略鼓,往旁边一站。
又让徐婉宁也过来:“在这里等着,两刻钟,好好看看,街面上有的是比他端正的人。”
太子殿下方法是对的。
京城天子脚下,穿着体面的富家公子,饱读诗书的官家郎君,南来北往做生意的体面人,还真有长的极俊俏的。
赵谦的样貌,也就占了个清秀斯文。
但凡年轻的穿着体面的男子,十个里面怎么也有两三个比他强。
徐婉宁说是日后要养许多个面首,但还真没正经的观察过京城的少年郎。
现在有机会正大光明的看,还挺新鲜。
就点评:
“那个好像不错,长的挺白净的。”
“那个怎么样?瘦瘦高高的那个。”
“红衣服那个,长的跟女孩儿似的,好秀气。”
“”
街边站着一个极其貌美的小姑娘。
也不走,左看右看的,像是在找什么人。
路过的男子少不得看上几眼。
还有站着舍不得走,就站在那里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