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看见许多无人掩埋的尸体和烧毁的车辆。大火同时还烧毁了一处油库和
内河码头,致使水陆交通瘫痪了一个星期。
八日,委员长夫妇偕史迪威、罗卓英同机到达曼德勒。委员长在重庆
亲口向史迪威保证说,他将正式授予这位美国将军提升和罢免远征军中任何
军官的权力。尽管这个空头支票后来没有兑现,担是委员长的安抚还是逐渐
平息了史迪威的怒气。他们还在一起合影留念,蒋夫人站在两个敌对得起男
人中间,满面笑容地挽着史将军的胳膊。
罗卓英,字尤青,二级陆军上将,保定八期炮科毕业,陈诚系骨干。
罗卓英是这样一个有非议的人物:军事上迄无建树,官场上官运亨通。此次
受命出征远征军总司令,事先被交待明白,位在史迪威之下,杜聿明之上。
委员长认为这样可以缓冲史、杜之间的矛盾冲突,委员长选中罗卓英出马还
有另外一番深意。罗卓英军事上平庸,因此不交与指挥权,但是罗卓英与杜
聿明分别来自对立的陈诚系和何应钦系,可以起到互相牵制和约束的作用。
委员长不是信不过杜聿明,而是任何人大权在握都令他不敢放心。
对史迪威来说,情况就简单的多。委员长夫妇只在曼德勒停留两日,
十日返回重庆,临行前告诉史迪威,他只需取得罗卓英配合,对远征军的指
挥就不会出现任何障碍。史迪威相信了委员长的话。美国人天真地认为战区
总参谋长理应对远征军总司令行使指挥权,并且罗卓英满口答应表示服从。
这样,雄心勃勃的史迪威再次全心全意地投入打败日本人的曼德勒会战中。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六日,西路战线一片混乱。
十二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一个步兵联队在缅甸向导带领下,采用隐
蔽的穿插战术,神速地穿过英印军布下的三重防线。日军好像神话中那枝射
开山门的响箭,直直地射中了仁安羌油田西北的滨河大桥,堵住了英缅大军
的退路,将英印军主力两万多人全部装进了口袋。
十六日黎明,亚历山大总司令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落入敌人包围圈,
大为惊慌。
他断定日本人一定使用了空降战术。总司令一面命令炸毁油田,一面
匆匆组织突围。一连两天,仁安羌油田上空浓烟滚滚,爆炸声不绝于耳,无
数高耸的井架和钻机在火光和浓烟中倒坍,变成一堆堆焦黑的废铁。
突围完全是徒劳的,军心大乱的英缅军的进攻在日本人的强大火力面
前被碰得粉碎,留下一片片狼藉的尸体。至十七日傍晚,英缅军除了在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