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尔典仰望天空飞过的双翼机时,在原英国领事馆的二点五公顷的草坪上,周青峰正跟几名飞机设计师一同观看飞行表演。
这架被喷涂成蓝绿两色的飞机来自改建的金陵机器局,制造者是当今小有名气的人物——谢瓒泰。
飞机在草坪轻盈降落,戴风镜的飞行员停下发动机,两名地勤上前堵住木制轮挡。周青峰跟谢瓒泰握手表示祝贺,感谢他为国家造出一款新式战机。
谢瓒泰说不来普通话,用英语连声表示谦虚,“这不是我的功劳,飞机设计方案完全有军方提供,我只是参与其制造。
恰恰相反,我要感谢政府给我为国效力的机会,更要感谢中央洗刷外辱,驱逐列强的壮举。国家能蒸蒸日上,正是我辈之荣幸。”
说了几句,谢瓒泰哽咽不已,抓住周青峰的手连连摇晃,心绪激动。在中国航空先驱的名录上,此人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谢瓒泰的父亲是太平天国的部将,争天下失败后逃亡澳大利亚的悉尼。他十六岁就读香港的中央书院,毕业后在英国人手下干了近十年。
二十年前,谢瓒泰加入兴中会,参加过孙大炮策划的广州起义。他事后写过一本《中华民国革命秘史》,把孙大炮臭骂一顿,认为其是“轻率的莽汉”。
谢瓒泰不仅仅是空有爱国热情,他相信技术报国,设计并制造中国第一艘飞艇,但前朝官员不识货,压根没搭理。
他后来又参与创办《南华早报》,身体力行于革命宣传,却因为商业大亏不得不在1907年退出。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时局图”,出自谢瓒泰之手。
在杨总师设计三翼机之前,“圣光”团队就打听谢瓒泰在香港的住址,发电报和写信联系,请他来一展才华。
但谢瓒泰在强国道路上经营多年却屡遭挫折,革命同志因为孙大炮的胡搞而不断牺牲,已然有些心灰意冷,对中央邀请没当回事。
可当国防军的飞机空袭英日军舰,直至夺回海关和长江流域控制权,他又惊闻而落泪,发现中央政府居然这么猛,进而转变态度。
三月初,谢瓒泰乘船抵达上海,见到了如今名声大噪的周青峰。
此人也是革命先驱,在后世名气远不如孙大炮,原因在于他谙熟技术却不擅政治。此人能为中央所用,给了南方革命党一个信号。
旬月间,广东方面来了几百号爱国志士抵达上海,基本上都是有文化有能力的热血青年。这些人空有信念却无引导。
中央现在真刀真枪跟洋鬼子干,干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大义名分之下,总比光募捐不干事还喜欢到处逃亡玩萝莉的孙大炮更有号召力。
考虑到谢瓒泰前半生一直在救国救亡道路上奔走,周青峰给他一针“强化血清”,请他参与南京金陵机器局的改造。
前朝末年搞“洋务运动”,全国建了三十几座兵工企业,大多白费银两。出成果的只有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天津机器局等等。
金陵机器局也是其中之一。
但此局管理混乱,设备陈旧,制造的武器早就被战场淘汰,空耗资源却用处不大。中央接手后立马对其进行改造,增加设备,淘汰人员。
杨总师要总抓航空航天工业,可没空在抓某一个型号的制造。谢瓒泰能快速进入角色,虚心接受杨总师的指点并造成飞机,等于中国多了个项目总师。
此人不太擅长管理,但搞技术还是可以的。在发现飞机远比飞艇有用,他立马加以研究——杨总师提供了初级的飞机设计培训,提供相关资料。
金陵机器局在改组后,谢瓒泰第一项工作是将杨总师提供方案的一款双翼机造出来练练手。
在三翼战斗机装备国防军后,邮电部和交通部要求研制一款起飞距离五百米内,两百公斤载荷下,飞行半径在两百公里的“双百”轻型运输机。
国家的统治边界取决于其政令和人员所能快速到达的地域。地方上各省尾大不掉,就是中央很难把自己的意志投射过去。
在铁路公路都不便的情况下,飞机成了中央打破地域局限的强有力装备。其所到之处能让地方大员感受到莫大压力。
本次“研制”难点是攻关一百五十马力的活塞式V型八缸汽油发动机,是谢瓒泰带着从广东和金陵的二十几名技工苦读技术手册,在机器局把发动机造出来。
手工打造的原型机最近在上海试飞,过程要比前次仓促上阵的三翼机严格多了。地面的老百姓对这种上蓝下绿的双翼机更觉着好奇。
今日是新型运输机定型认证,谢瓒泰团队特意飞到周青峰这来展示一番。后者大笑之余跟“研发”团队在飞机前合影,并且当场下了一千架的订单。
“这飞机不错,真是国家目前需要的。”周青峰对新飞机是非常满意,“现在金陵机器局能有多少飞机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