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初,“北方联盟”正式占领喀布尔。
因为战乱导致人口大量逃亡,城市里极度萧条。底层民众没吃没喝,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
东晋的法显和尚来到中亚,描述此地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北方联盟”是地方部落联合起来的军阀武装,管理水平很差。马苏德本人威望够高,但能力也就那么回事。
阿富汗的社会重建工作难度极大,人员、资金、物资都奇缺,迫切需要外界援助——但“上合组织”作为国家间合作机构,并不愿意朝这个看不到希望的无底洞投钱。
但阿富汗倒也并非一无是处,皱褶的高原山脉其实是地壳运动活跃的标志,蕴藏在地下深处的矿物被自然的伟力翻到地面。
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其实非常丰富,只是没能获得开发而已。
面对穷到掉渣的“北方联盟”,“圣光”仗义的伸出援手,用八千万美元以及百分之三十产出收益的“高价”买下昆都士以北,法扎巴德和塔卢坎附近的金矿开采权。
这价格不错了,毕竟除了“圣光”,谁敢跑到阿富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投资?
同样是通过卖金矿这事,马苏德算是见识了“圣光”的市侩和狡黠。
出售前,“圣光”的谈判人员挑三拣四,一会说法扎巴德太偏僻,一会说战乱导致不安全,要么说金矿储量不明,开采成本高。
总之就是要压价。
等出售后,“八千万美元”只有三分之一是现金,其余的以实物相抵。包括吃喝拉撒,工程机械,医疗药品等等。
“圣光”的勘探人员租用几个斯坦国的“伊尔-76”运输开矿设备。将车辆、炸药、掘机等大批设备空运而至。
后来马苏德才知道,“圣光”从“北方联盟”的几家部落手里拿的不仅仅是金矿,而是不受限制的勘探开采权。
但“圣光”本身没有勘探和开采能力,转手就把相应合同卖给了国内几家矿产国企——空手套白狼,卖了十五亿美元。
虽然十五亿美元是分期支付,但这笔买卖也赚翻了。为了尽快回本,两家国企的行动速度不可谓不快。
地方太偏交通不便?国企直接在当地建简易机场,可以起降“伊尔76”就行,在当地建厂生产贵金属精矿粉,运回国内做精炼。
至于附带的铜矿也好办,想办法修公路,用重型卡车运出去。毕竟国内缺铜。
战乱导致不安全?“圣光”拿到授权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并训练包括当地人在内的护矿队。人数从一开始的两三百迅速膨胀好几千。
当土耳其的卡赫维奇拿着“兄弟会”支援的先进装备重新武装“塔利班”,来自包头和长春的护矿队骨干正到处搜罗了“塔利班”遗弃在喀布尔的重武器。
阿富汗曾经也是苏联的卫星国,接受过大量苏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后,接手绝大部分的政府军重装备,却没能利用好。
“北方联盟”修好喀布尔国际机场,“圣光”的护矿队就在当地招募人力,用大型军用运输机运来工程和维修设备,准备将“塔利班”遗弃的重装备修缮一番。
毕竟穷嘛,能省点是一点。
这其中甚至包括在行军中遭遇火箭炮袭击被摧毁的坦克和装甲车,也都要用拖车收集起来回收利用。
六十好几的老李就是拿了“圣光”两万块的返聘月薪,受命从国内来喀布尔建一座修械厂,并担任工厂的厂长。
当波音737客机拉着老李以及一百多工程师和技工飞抵喀布尔机场,落地就见到“伊尔-76”正在装卸油罐车。
“圣光”给老李配了个能说英语的哈萨克小伙当翻译和助理。他见面寒暄过后就问起在机场的所见所闻。
哈萨克小伙大笑解释道:“机场原来原的油库被炸毁了,修好之后要从别处购买燃油。油罐车是从中亚几个“斯坦”国收集来的,都是当年的苏联货,便宜,耐用。
不单单是油罐车,‘圣光’为了省钱,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收购了几千部二手工程车辆。最多的是载重卡车,另外就是各种修械装备。”
喀布尔这穷地方不挑食,好多都要报废的日本二手车在城市里乱跑。老李的坐骑就是一辆掉漆的三菱“帕杰罗”,车体坑坑洼洼,到处是磕碰的痕迹。
和老李同行的国内工程师想去看看喀布尔城北的战场遗址,就是“卫士-1B”发动超远程炮击,导致“塔利班”溃逃的地方。
哈萨克小伙当向导,开车把七八个人拉到城郊。他指着一片开阔的山谷道路,说道:“你们来晚了,这里已经被收拾的差不多了。”
道路边,履带式吊车正在拖动损毁的T-54。其炮塔被反装甲子母弹击穿,破了个大洞,但弹药却没殉爆。
老李等人朝前凑了凑,发现炮塔内的还有两具焦黑的尸骨尚未被清理。哈萨克小伙讪笑道:“我们雇了些当地劳工来收拾,但他们显然没把活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