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世界危在旦夕 笔趣阁 > 第二十一章 人力狂潮(第3页)

第二十一章 人力狂潮(第3页)

事态之严重,连周青峰都手足无措。

他试图在某个路口设立岗哨拦截流民涌入,却看到个大概一岁左右的小女孩,满脸泥土和泪水,像只猫咪般在地上爬,声音沙哑的喊妈妈。

小女孩又瘦又小,其母亲为了进“新华”,应该是将其抛弃了。周青峰心如铁石般的人,阴着脸把孩子抱回镇内,和秦清商量如何建一所育婴堂。

一岁多的孩子不可能给“圣光”本次任务带来任何益处,但团队没人会说置之不顾。秦清抱过孩子,挥手让周青峰去忙,她来安排人手、住所、粮食,尽可能收容孩童。

涌来的流民都是无产者,赶是赶不走的,只会越来越多。但其中也有许多流氓无产者,偷盗抢掠强奸,没有任何纪律可言。

如此庞大的人口到来,直接打乱了“圣光”团队的发展计划。军事组当机立断把“协警”扩编成“警察”。

吸收流民中的青壮,把“警察”扩编到五百。原“协警”提升到“警员”,各带五个新“协警”,通通装备长矛,负责治安工作。

周青峰带队提前把周围十几家村子给洗了遍,像郑大善人的北湾村更是被洗的相当彻底,所有缙绅被全部赶走,利用现有房屋安置流民。

“圣光”团队算是尝到了“当年”土共夺天下后的苦——原本计划要跟老蒋打五年的,结果一年就拿下全国。

土共根本没做好管理整个中国的准备,随即行政系统承受重压,不得不接纳原有旧的社会运行体制,带来不少后患。

类似状况也发生在新华镇。

流民中便是蛇鼠混杂,一刻不停的制造乱子。

周青峰这个暴躁的货,被层出不穷的治安事件惹得火冒三丈。他时不时暴怒叫嚷:“老子现在需要一千个土共党员啊,没有一千来一百也行啊,这么多破事怎么处理的完?”

周青峰和军事组被逼到一天掌握骑术,在新华镇周边十几个村来回跑。仅仅几日,被处决掉的“违法分子”超过两百,重新建立各村管理机构。

“如果人口继续暴增,不说我们的管理能力,就是好不容易积累的库存物资也会迅速消耗光。”负责粮店的大管家蔡学斌发出警示,“我们的粮食消耗最快。”

夜里开团队常委扩大化,萧金浪也急了,逼着机械、冶金、化工、制药各组拿出方案来,“必须尽快拿出一种拳头产品来换粮食。”

各组也知道轻重,但讨论的结果五花八门。比如大炼钢铁,大搞纺织,搞棉布印染,或者出售半成品药物。

每个项目看起来都不错,但每个项目都涉及产业发展,绝没可能在半个月内让团队获得足够粮食。但半个月内涌到新华镇的流民可能破万。

周青峰加入讨论,开口道:“卖水力机械吧。朝整个松江府出售,谁给粮食就卖给谁。价格么……一部水力磨坊,两百石大米就卖,保修三年。”

石墨坩埚炼钢后,机械组有合格材料生产金属轴承和齿轮。水力机床更是让生产成本和人力耗时大大降低。

水力机械功率不大,不需要什么高精度轴承,关键是耐磨且可靠性高,能长时间免维护运行。

车床可以成批生产此类零配件。

机械组正试图让学徒自己动手生产——把工序拆分,某个岗位只负责某几项工艺,脑子灵活点的文盲都可以干。

简单水力机械用到的轴承和齿轮并不太多,剩下都是木工活。按“圣光”的人工算,一部水力磨坊的全部成本能压到大概八十银元左右。

可两百石大米差不多是十三吨,足够大概六百五十名重体力劳动者吃一个月。如果用来临时救济,可以养活五倍以上人口。

只要熬到开春,好歹可以组织流民去种地,缓解社会矛盾。

古代粮食价格起伏波动大,但哪怕是秋收粮贱时,一石大米的价格也在一两白银左右。春荒时能突破二两。

江南富户多,谁没个两三百两银子?两百石大米也不是稀奇。若是能换水力磨坊则是一本万利。

一台水力磨坊的处理能力差不多相当于五到八头大牲口。一头耕牛都要二十到三十两,折算下来还省掉养牛的事。

这个定价比当初周青峰随口说的“一万两”合理多了。

此外水力锯木厂也可以卖嘛,价格高些,四百石大米。

推广水力机械能极大的提升江南地区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提高商品产量。

比如江南的棉布产量极高,如果能造出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每部卖它一千石大米不在话下。

商品多了,对“圣光”是个极大利好。因为整个团队的发展就建立在商贸活跃上。只要能掌握核心科技,整个江南资源都可以为新华镇所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