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军迷总喜欢比较武器装备的单项性能,比如机枪射速多高,火炮口径多大,坦克车体多重,却很少能理解“装备是要给人用”的这句话。
周青峰面对临时改造的1910年“凑合型”自行火炮,就不看重这炮的单项性能,而是很满意其实用性。
火炮发展中,山炮就是指山地作战的轻型火炮,可由2到4匹骡马挽曳或拆成几部分驮载。清末民初的中国军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吃过大亏。
欧美制造的山炮是按欧洲马匹驮载标准来设计,拆解后每个部件重约100千克左右。而中国骡马体型小,驮载能力仅及欧洲马的一半左右。
抗战时期,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曾向蒋介石报告:“所属第5山炮团1连经鲁南转进,骡马长途驮载,十中有九鞍伤甚重,瘦弱不堪,连鞍具都需人力搬运……”
日军也遇到同样问题,其做法是引进西方马匹,经几十年选育,培养出高大的东洋马。现在时空重启,“圣光”的军事团队压根不想再搞什么“骡马”化,直接上机械化。
把射程和精度有限的克虏伯山炮装到载重也很有限的古董级卡车上,优势互补,完美的解决了炮兵的机动性问题。
而一般人不知道,炮兵的机动性一向是战场指挥官最头疼的事。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整个军队的行进速度都受其拖累。
一战之所以打成堑壕战,很重要原因就是炮兵跟不上步兵,无法在打开突破口后掩护步兵进行快速的火力前移,阻止敌人封堵缺口。
结果就是战场双方拥有大量火炮和无数炮弹,却只能打呆仗,无意义的消耗人命。
炮兵一旦能跑起来,交战规则是要发生极大变化。机械化战争的威力将提前展现。
外行只会看热闹,惊呼谁家军队不可战胜;内行才知道具体原因,并作为军队建设的方向。
“这种轮式自行火炮能改装多少?”周青峰问道。
陪同的满旅座也很喜欢手里多一种战争利器,却又遗憾的说道:“目前只改装了三辆进行测试,哪怕加快进度,等我们出兵南下,顶多只能装备一个自行炮兵连。”
“一个连也不错了,张勋手里只有个老旧的巡防营,没有重装备,机枪都没几挺。如果不是为了占领,完全可以只派一个师快速南下。”
满旅座才是打仗的真行家,点点头表示:“这一仗就是要快,快到敌人反应不过来。英国人若真脑子犯病,敢搞出个侨民部队来,我不介意用炮多轰几遍。”
两人正在谈笑,有参谋送来一份内部参考,是国务院发来的。内容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外交部提出警告。
“大英帝国希望中国政府妥善处理袁世凯的军权问题,避免伤及英国外交和商业利益,并希望继续掌控中国海关。
理由是中国目前缺乏对外贸易人才,贸然接手海关会导致进出口混乱。
大英帝国不排除动用任何可选手段,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希望目前的共和国政府认真考虑。”
周青峰扬了扬手里“内部参考”,恨恨的骂道:“又一个名人啊,公然对我们进行威胁。英国的查尔斯一世撕破脸了,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满旅座也看了送来的通报,“如果英国真的插手,情况会很不妙。我们管不了外交上的嘴炮,这自然由王部长处理。去看看我们的飞机,保你喜欢。”
1903年,莱特兄弟搞出了重于空气的人造飞行器,飞机的发展便极为迅速。原历史上,晚清在1910年从法国进口过12架飞机,就在南苑建设机场。
现在么,没法国人什么事了,中国人自己造自己的飞机。杨总师亲自动手,和团队的军工人员一起设计。
1910年的飞机大多原始,外形和性能都差强人意,只能叫做装了翅膀和发动机的自行车。
同在南苑,帝都飞机设计局开张。军队工程兵还在抢着建设机场、跑道、厂房、仓库之类的基础设施。
杨总师用来练手的第一架飞机在个大牛棚里出厂。周青峰看到这玩意时,“圣光”的空军飞行员正驾驶它在新修的跑道上滑跑试飞。
早期飞机设计基本都是瞎搞,没谁是正经飞机设计师,对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都不懂,完全是凭借热情和兴趣做试验。
试验成功就是好飞机,青史留名。若是不成功……半路出家的试飞员基本就是设计师自己,多半挂了没人知晓。
杨总师是正儿八经的隐形战机总师,他身边团队也是战机各分系统的总工。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就朝着实用化方向而去——借鉴一些历史经验嘛。
周青峰在地上看,对满旅座小声道:“这飞机怎么看着像德国佬的‘福克’三翼机?”
“天下技术殊途同归嘛。”满旅座拽了一句文,让本想说“抄袭”的周青峰心服口服。
杨总师像个老农似的从牛棚工厂出来,远远听到两人嘀咕,不爽的说道:“你们在背后说什么?目前的发动机又烂又不可靠,不搞三翼机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