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高级军官抱臂盯着沙盘上的宫古岛,就想在此打一场改变历史的海空大战。
对如此态势,加藤定吉不是不知道。其特混舰队的海空军参谋更是心知肚明。
可特混舰队能做的就是在距离宫古岛五百公里外释放舰载战斗机,在天黑前撕破岛上防空圈,掩护炮舰突袭。
丰岛二郎少将作为航母指挥官,特意提醒加藤定吉这位炮舰指挥官,“阁下,中国海军肯定会半路拦截。我们必须规划航路,多路突击。”
大海那么大,桅杆瞭望顶多四十几公里。
宫古岛三百公里外的海域面积非常广阔,中国海军不可能把守住每一个点——至少日本海军是这么认为的。
加藤认同了这个判断,可他并没听。因为台湾的登陆作战如火如荼,大本营短时间内调集起来的快速战舰数量有限。
特混舰队要是再分散,两艘“金刚”级连贴身保镖都没有了。它们跑到宫古岛炮击时肯定会碰到中国的军舰,届时别连个挡鱼雷的替身都没有。
中国的机场坏了还能再修,战巡若是沉了可捞不起来。加藤的打算是让舰队稍微绕点弯,从宫古岛南面突袭。
到30号下午五点,加藤舰队抵达冲绳东面一百五十公里,再过一个半小时就要天黑。一百多架舰载机逆风起飞,分成三个波次,先行出发,准备护送炮舰编队。
四艘航母会继续高速南下,移动到宫古岛西面,抢在日落前抵达约定阵位,为接收舰载机降落做准备。
“比睿”“榛名”两舰则带着十几个小弟,以二十五节速度,在海面劈波斩浪,气势汹汹的绕弯逼近宫古岛。
按加藤的预想,夜里十一点应该能到炮击位置,用舰炮发射照明弹点亮岛屿机场位置,打两个小时就撤。
为了救驻台日本陆军,日本海军已经拿出四分之三的主力舰,冒了极大风险进行突袭,够意思了。
陆军马鹿应该感恩。
感恩,懂吗?
可加藤万万没想到,就在他的炮击分队狂飙突进时,一架“预警-1”就在冲绳附近海域转八字圈。
由于天快黑了,“预警-1”已经赶着要返回宫古岛,否则就回不去。至于夜里的警戒任务只能交给海面的驱逐舰和水下的潜艇。
可当最后一个“八字圈”还没转完,机舱的显控台屏幕上突然多了一大票密密麻麻的亮点。
现在的显控台屏幕就是阴极射线管制造的曲面显示器。它原本在十年后出现,被“圣光”在美国招募的科研人员提前孵化出来。
这玩意还没来得及被用于当电视,就被中国军工人员拿去制造示波器等电子仪器,或者雷达之类显控台。
由于亮点太多,以至于挤满了显控屏幕的一角。
机上的空情军官吓一跳,根据亮点移动速度判断是有超过三十架的大机群正从七十公里外朝自己扑过来。
“小鬼子的舰载机来了。”
“宫古空指,我是鹰眼3号。雷达发现有大机群正从冲绳东面海域向南飞,怀疑是日军舰载机群。”
空情军官在短波电台里报了个敌机出现的大概坐标,随即让“预警-1”掉头转向,撒腿快跑。
周围值勤战斗机中队受其指挥,迅速爬升到六千米高度,准备稍稍绕路,抢占优势位置从敌机侧后发起攻击。
此刻从七十公里外飞来的是日军海航“二航战”岩本大队,三十六架“三式舰战”是美国“共和”航空公司设计的单翼舰载机,日本引进技术自己生产。
大队长岩本彻坐在封闭的玻璃机舱内,驾驶四百二十马力发动机的战机,以三百四十公里时速带队飞行。
美国佬的发动机技术确实无可挑剔,岩本对自己的爱机有绝对自信。他是中国空军的老对手了,其“三式舰战”侧面印了二十七个飞机印记,代表其在过去数年的傲人战绩。
“‘暴支’的战机应该还是‘歼-2’吧。”
岩本是第一批到美国学习飞行的飞行员,经历过残酷的辽东半岛绞杀战,以及朝鲜的空中对攻,东海的制空争夺。
除了最早凑数的三翼机,他几乎跟国防军的所有种类战机交过手。
这五六年来,日本飞行员对中国战机的最大印象就是更新速度特别快。基本上每半年就会更新一款,每次都强一点点。
速度、爬升率、转弯半径、俯冲角度,有时候岩本上午看见某一款战机还好对付,下午出现的相似款就变得棘手。
幸好,美国的战机进化速度也挺快,“兄弟会”的援助让日本海航的装备不至于落后中国。可最近半年,美国新政府切断了给日本的军援。
局势骤然糟糕。
岩本默默嘀咕着,“天照大神保佑,这可是我大日本的国运之战。希望碰到的是跟‘三式舰战’差不多的‘歼-2’,不要突然出新飞机。千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