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肯定军训。硕博是不是军训在研究。按集团的考虑,就算不军训也要强化身体锻炼。但能不能实施尚且未知。”
荣格也挺赞成搞点军训。
国外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相当高,健身是很普遍的事。好的身体能提升人的气质和自信,也更容易应对繁重的学业和工作。
国内学生被繁重学业压的喘不过气来,从小学就缺乏锻炼。
这一系列措施让荣格觉着“圣光大学”确实算对接国际做法。
现在已经快五月,距离九月开学没多久。
学院初开,大一新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暂时倒也不需要什么高端设备设。至于硕博学生么,可以向其他高校借设备,勉强也能撑过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
荣格资历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加入“圣光大学”工程和应用学院的材料院系。虽然学院尚未招生,但已经不少硕博生想方设法联系上,要读他的专业。
荣格的研究方向正是国内所急需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晶圆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国际上正在普及十二寸晶圆。
国内只有14年张汝京创办的上海新昇能生产十二寸晶圆。但新昇的设备做不到全国产,很大部分靠进口。产业链到此几乎中断了。
上海是国内半导体和电子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学院还没正式运转,荣格手下就多了七八个博士硕士。首要问题就是提升技术和良率。
因为国内目前只能搞定4寸和6寸晶圆的全套技术。别说12寸了,8寸都有困难,要到20年才突破。相关设备还基本都买美国的。
要想突破技术,就得先摸底。
荣格带队花点时间把国内半导体产业基本跑一遍,用国外最高标准的目光审视,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很多产品根本没有商业竞争力。
“这种设备早就淘汰了,没谁会用的。”荣格在浙江某家机电厂,指着一台六寸晶棒直拉炉,摇头不已。
但旁边的博士低语提醒,“老师,这种炉还是有人用的。”
“谁这么傻?买这种烂货?”
“我们自己。”
啊……荣格惊愕的张开口,反问道:“我们自己?”
博士生低声解释道:“‘圣光’有两条全国产化的半导体生产线,从硅料硅棒到晶圆制造到芯片设计再到掩模光刻以及封装测试,全部都是立足国内设备。”
“这能用?”
荣格也跟着压低声音。
“以国内的水平,这样的生产线价格不会便宜多少,生产效率只怕不到国外产线的十分之一。良率会低的毫无意义,成本能突破天际。”
这不符合经济规律啊。
博士生继续苦笑点头道:“没错,全靠砸钱。生产线就建在赣州,去年开始规划,建设周期一年半,大概今年十一月份就要投产。
预估产线运转后,每个月会亏掉几亿人民币。可集团总部却愣是无所谓,只要求在生产中不断改进。”
卧槽,这还真是拿钱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