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的社会需要传奇,需要模范,需要希望和激励,需要把人心凝聚起来。这是“圣光”宣传部门那帮学传媒的家伙向整个团队提的要求。
蔡学斌到密云水库的工地视察,顺带给一家困难户解决些难题。他派司机用自己的车把在工地受伤的张大牛往帝都城内送,还安排了张家母子三口的工作和学习。
这样一件先进事迹不能浪费。
几个官员稍微碰头,把水库工程处的宣传干事叫来,要求找工地的工人了解情况,发掘张家四口是否有什么值得表扬的。
是不是生活困难?是。
是不是积极工作?还行。
是不是因为某种英勇表现而负伤?不是,那家伙纯属看热闹,距离放炮点太近。
那就宣传一下张家的爱人吧。丈夫因公负伤,张家媳妇还积极向工地出售粮食,并主动参与工程劳动。
用词朴素点,不要太夸张。毕竟老百姓也不傻。
宣传干事是个前清童生,识文断字,但说话文绉绉的。蔡学斌看了他写的文案,发现像衙门口贴的告示,不是给底层老百姓看的。
“你这不行,这不是给我看的,是说给工地上的工人听的。况且你写的骈四俪六,我也看不懂。”
蔡学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让前清童生把宣传稿改成天津快板的形式,简单上口——竹板那个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政府为民修水库,为了咱大家……
重点强调共和国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劳工张大牛不幸负伤,张家媳妇卖粮求药,被领导及时发现并送医救助。
老童生捻着山羊胡子很不高兴,觉着自己的文采被浪费了。这等泥腿子才喜欢的快板根本不应该出自他手。
蔡学斌和水利部的同僚也苦笑抱怨,“我们就不该找前清文人来干宣传,应该找天桥说书说相声的来。”
水利部的几位哈哈发笑,有人道:“宣传还是小事,我这几日走访附近几个村子,移民安置的土地问题更难啊。”
蔡学斌更头疼了,他作为民政部的部长亲自来工地,就是为了解决动员劳动力以及移民的问题。
目前中国社会太落后,没经过土地革命的洗礼,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老百姓没把自己当国家的主人,军队受纪律约束还能义务劳动,其他的就别想了。
什么主人翁精神,没有的事。
“原历史”上修建密云水库,土共能从周围近三十个县区抽调二十万民工参加劳动,九个月搬迁五万移民。
现在“圣光”控制的共和国是个瘸腿政府,只能靠花钱雇佣以及机械设备来弥补动员能力的不足。
蔡学斌希望“抄作业”能让工程难度降低,在1913年完成水库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帝都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土改什么的,暂时不用想了,军队没完成整训,政府没那份力量。只能靠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管理加以弥补。”蔡学斌说道。
水利部几位倒是很有信心,就差拍胸脯打包票了,“放心,我们可都是基建狂魔,来自各大建设集团,国内国外的工程都干过。
当初管理的项目也是土木狗加农民工慢慢干成的,工地上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没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发生的。眼前真是小场面。”
这话说的把蔡学斌逗乐了。
“圣光”团队中要说那个能力是被选者中最强的,肯定要属建设部门。什么中建交建铁建电建,都是干过超级大工程的精兵强将。
搞工程的有个特点,个个都是“万金油”,从政经商教学参军搞管理,能用到任何一个行业。
“圣光”团队中有三百多工程精英,是目前政府内最好的“救火队员”,哪里缺人就朝哪里调。
在这些基建狂魔眼里,只要民政部能确保后勤供应,密云水库的工程真心不值一提。他们都指望把祖国山河再建设一遍,使之迸发出震惊世界的伟力。
张家媳妇送来的两袋大米被工地买下。中午她就在工地上干了个打杂的活,负责给一千多号雇来的劳工当厨娘,包每日两餐,月薪两元六角。
对于一个没文化的农妇来说,这个薪水也不少了。毕竟太祖当图书管理员时,月薪八元,已经算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