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在同岁的少女周语凝那里,感受到了满腔的珍视与爱意。
而真正令他们敞开心扉的,是在太师府那年的赏荷宴会上。
慕泊舟将军的次子慕昭对周语凝行轻薄之事,他目睹此举,气愤不已,当即便将那狂徒狠狠教训了一顿。
当天傍晚他散学归家之时,周语凝等在府外,取出一枚墨色双鱼玉佩。
那玉佩温润细腻,两条鱼儿首尾相绕,栩栩如生。
她脸颊微红,轻轻掰下一半,羞涩地递到他手中,双眸中情意缱绻,声若蚊蝇却坚定地倾诉着爱慕之心。
他听闻后,心底泛起层层涟漪,理所当然地认定,那是情窦初开时萌动的爱意。
同年,恩师为他作保,竟许他径直参与会试之机缘。他心怀感恩,亦知此乃恩师厚望所托,不敢有半分辜负。
遂日夜勤读,焚膏继晷,唯盼能在会试之中展露头角,以报恩师知遇之恩。
当然他也有私心,他深知若想求娶周语凝,非得有那赫赫功名加身,方具匹配资格。
而唯有踏入仕途,功成名就,方可许心爱之人安稳尊荣,护其一生顺遂无忧。
他果然不负恩师所望,于会试之中力拔头筹,高中状元之位。
然而,尚未等他寻得良机提及求娶之事,便惊闻太子有意立周语凝为太子妃。
他仍记得那日周语凝于临安城南匆匆找到他时的情形。她似一只惊惶的飞鸟,匆匆奔至他的身前,泪如断了线的珠串,簌簌而落。
终至难以自抑,扑入他的怀中,双臂紧紧环拥,哽咽声声:“我不愿委身太子,此生此世,心中唯你一人而已。”
而彼时,这一幕恰好被慕泊舟的次子慕昭所撞见……
十九那年,尚未及冠,恩师便早已为他想好了字。恩师当日之言,他仍铭记于心。
“古语云,‘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故以‘言之’为字,盼汝言语知节,秉持诚信,践行君子之德,修养自身之善。”
然,自获此字后,他却首度负了周语凝。
若舍弃功名、触怒太子,但能换得与周语凝相守,他也定会毫不犹豫应允。
然恩师竟于他面前屈膝而跪,恳请他劝诫周语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