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书信,王真灵请来了一位前朝的大文豪来写,整篇文章可谓是气势恢宏,雄辩滔滔。
大凡这等文人之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文笔好,所谓妙笔生花,一篇文章做的如同花团锦簇一般。
另外一类就是其中的思想性好,针砭时弊,并且提出解决之法。
然而能够流传千古的,却就是这两者合一的文章。
不仅思想深刻,更是以如椽大笔,写的气势恢宏,雄辩滔滔。
比如前世的谏逐客书之类,就是这般文章。
而那位林梦渠虽然名声不响,但是替王真灵捉刀,写出的这篇雄文,就有着这个意思。
可惜其中涉及了太多的秘密,不能公布出去。
否则就是一篇能够流传几千年的雄文了!
只是看的两句,就让那秦君质热血沸腾,忽然之间,就对自己刚才的心灰意冷赶到羞耻起来。
“信上说的不错,我连人事都还没有尽,哪里到了听天命的时刻?”
第七十四章修渠
毕竟是儒家中人,儒家讲的是人道,核心就是人自己的奋斗。
讲究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讲究的是道之所在,虽百死而无悔。
这秦君质为儒家大臣,此刻很快醒悟过来,振奋精神。
“我为朝廷首辅大臣,当匡济天下。就算是天意想要为难,难道我就能够示弱而让么?如此做法,又和佛道有什么区别了?”
这般想着,这位秦君质心中再次坚定,甚至有了新的领悟,一点点浩然之气,居然隐隐约约的激荡而出。
而所谓的浩然之气,是形容其大的,是人道之气。并非是天然正义之气……
不过若是站在人道角度这般理解,却也没错!
王真灵并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居然激发了秦君质领悟了浩然之气。
不过就算是他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因为最重要的是,他这封信稳定住了君臣二人之心,这就足够了。
只要皇帝不乱,首辅不乱……
尤其是这世界的首辅并非是孤家寡人,是一个庞大的政治组织的领袖。
这就足以稳住人道方面了!
甚至这一场战败也是好事,能够让朝廷上下熄了那以战争短时间打败敌人的心思。
而这封信之后,大概朝廷的注意力就会转向南水北调了吧!
就算是在前世,这种工程也是超级大功。
放在这方世界就更是如此,甚至开凿大运河的工程量也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