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鼎臣心中百转千回,可是如果真的会发生旱灾这样的事情,为了百姓,他肯定要出声的。但是他出事的话,宜宁和千金怎么办。
他低头看着宜宁,她微微嘟着红唇,似也在想着什么。顾鼎臣抚着她头顶的发,眼中有着不舍。
他必须尽快查出来,是否真的有可能发生旱灾。另外一定要保全自己,不然妻女在这世间,又如何好好生存下去。
女子在世间生存本就艰难,千金过几年还要找夫婿,自己出事自然会连累她们,他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翌日,顾鼎臣回了县衙,翻看着各式书籍,找了旱灾之前会发生哪些情形。
据书中记载,几十年前某个地方发生旱灾前,也是降了大雪,比往日寒冷。第二年春耕开始,就停止了下雨。一般在平常都会降雨水的季节,一直没有降雨,而发生连日的干旱,导致河流干涸,土地干裂便是旱灾。
而且大旱过后,一定会有大灾。
顾鼎臣心中一惊,第三日,顾鼎臣带着师爷和捕快,去了城外的田地里,问农户们今年的耕种情况。
田地间,积年的老把式看着田地,只是摇摇头。
“大老爷,这地我们按照县衙说的农时开始耕种了,只是这老天怎么一直不下雨啊!”
他脸上黝黑是被太阳晒过的痕迹,眼中却是满眼愁苦。
旁边的人听到了也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是啊!大人,这自去年下了大雪过后,便一直以来就没下过雨,还是靠着去年的雨雪才播了种,田地都已经开始干涸起来了,这可怎么是好,我们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众人叽叽喳喳的说着,实在是他们地处江南,按理来说,前些时日已经是雨水纷纷的清明时节,怎么这老天爷到现在就是一滴雨都没有落下来。
他们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里却隐隐有着可怕的猜测,可又不敢这么想,看到顾鼎臣他们过来,明显穿着就与他们不同,还随身跟着捕快,所以才纷纷围了过去。
他们希望这样的人能给他们一个答案,好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又或者,落实一个结果。
第213章无奈
顾鼎臣一时讷讷无言,他作为百姓父母官,自然是应该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复,可是他作为朝廷官员,却是万万不能下这种定论。
师爷看出了他的无奈,他同样也是深深的担忧,云州地处江南都是这番景象,那其它地方,会是什么模样。
他不敢想,或许已经更为干旱,或许眼看没有收成已经开始卖儿卖女的逃荒。
可是现在他们都没有收到说是别的地方有这样的情况,半点风声都没有。
那现在在这里,他们如果说了错话,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面出事了不就将他们拎出来杀鸡儆猴。
他们家中也有妻儿,人总是有难以割舍的地方,让他不敢去妄做决定。
可是这些百姓,他们身后也是妻儿,他们身后,是千千万万手无缚鸡之力的穷苦百姓。
师爷看着前面站着的顾知县,他正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百姓。
他还这么年轻,从他平日的为官来说,也是爱民如子,处理事务也是果决,并且细致。这几年云州也被他经营得越来越好,假以时日,必定也是一方大员。
他不知道他会做出何种选择。
顾鼎臣看着众人的目光,无一例外,都是眼中都是祈求的神色,他知道,他们希望他说什么。
他深深叹了口气,迎着众人的目光,最终还是开了口,声音却有些艰涩。
“老伯,现在这个事情无法下定论,可能过些时日就下雨了。但是不说别的,咱们未雨绸缪还是要的,大家回去也可以各自想想办法。”
田间的老把式听了他的话,有什么想说,又无力的低下头,眼中的希冀也失了神采。
最后,顾鼎臣带着县衙的人继续视察情况,身后的百姓听了这话,也不敢阻拦,但彼此看向对方时,多了一分哀愁和绝望。
他们虽然身处云州,但作为普通百姓,也是靠天吃饭,有些人家中是有些存粮,但大部分都是没有余粮的。
每年的赋税已经去了他们收成的十之四五,加上家中几口人的嚼用,有时遇到事情,还需卖些粮食换成钱财,哪里还有什么余粮。
虽是这样的想的,众人也只能默默回屋,将现在的情况跟家中的婆娘、长辈说一说,到了晚上,门一关,一家子便开始商量应该怎么办。
现在先开始拿钱去买粮食,如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去逃荒,离乡背井大家自然都不愿意。
而且现在的情况是,如果真的发生了旱灾,朝廷没个指示,大家也不知道是往南逃还是往北逃,万一逃错方向更是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