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楚肯定更不了解。
但没关系,如今有林元志在那边,大事小情全都告诉他。
再看后面说,太子为了他爹又守灵三日,这才回宫。
行吧大孝子,终于完事了吧。
接下来便是他的登基仪式,更改年号,平临国积压的事情一一处理。
纪楚现在就等着火器重启的文书,人人都知道,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而冶炼处这边也有好消息传来。
这段时间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他们这该研究还是研究,丝毫不耽误。
其中几个难点已经有了思路,剩下便是实验。
那炉子以及焊接技术,都在一点点完善,不少钢材已经用在缝纫机上了。
等到年后工业作坊园建得差不多,他的钢材厂便能正式成立,到时候大规模生产不成问题。
所有事情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一定能防御敌人于国门之外。
纪楚的计划一向缜密,至今还没出过大问题,身边人都是信服的。
说起来对比现实其他事情,技术难关才是最小的问题啊。
技术问题,只要投人投钱,总会有点效果,其他事情则不同。
比如京城孝子,就让纪楚十分无语。
不提那些了,纪楚跟李师爷正在给数科联盟各位夫子们回信。
临到年关,夫子们不约而同给他写信问候,他肯定要一一回应的。
随着各种项目的发展,整个数科联盟联系更加紧密,不少人已经成为至交好友,还相约要一起研究。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跟纪楚拨出的经费相关。
依靠数科联盟发展的那些技术,自然不会让曲夏州数科独吞,一部分直作为打击的经费来用。
特别是在翻译各种经典数学书籍中。
因为把古书上,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全都翻译出来,所以是项大工程。
在纪楚提议里,所有参与里面的人,每个月都有津贴发放。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反正足够一家四五口人生活的。
对于大户人家自然不在乎,却实实在在资助不少条件不算好的饱读之士。
倘若再有疾病的,还能再拿出一部分钱用作医药费。
小宋训导当教谕,当训导或许一般般。
可对于这些事,做得却是极好,而且并不揽功,还把实情说出来,所以今年过年,几乎每位夫子都在给纪楚写信问候。
还是现代好啊,搞个群发的短信邮件,不就完事了。
话是这么说,但纪楚跟李师爷还是勤勤恳恳写信。
数科联盟初见规模,他不能寒了大家的心。
除了各路信件之外,登门拜年的人同样不少。
安丘沾桥之前的同僚旧友,基本上门了,依旧按照纪楚的要求,人来吃饭就行了,不要带贵重的礼物。
这点大家都明白,已经成为习惯。
李娘子还说:“本以为两个孩子不在家,家里会冷清,没想到人还更多了。”
尤其是在州城的数科学生们,几乎日日都过来,他们也不光是来吃饭的,招待宾客,处理公务,甚至还帮忙打扫庭院。
不过纪楚只让从安丘沾桥出来的学生帮忙,其他人就算了。
安丘县罗玉村弓春荣两口子来的时候,纪楚一眼就看到他的腿不对劲,直接问道:“你的腿受伤了?”
弓春荣赶紧道:“没事,就是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