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摄政王深得朕心全文阅读 > 第103章 社稷图修(第2页)

第103章 社稷图修(第2页)

皇权碾压着他一步步失去了人性的羁绊——父亲,兄弟,宗族,母亲,师长……

他虽从那一场滔天的洪水中走出来了,但遭逢大劫活下来的人,如烈火灼魂,骨朽形销,很难说“幸存”二字,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萧亦然可以替沈玥担着九州万方,一如在战场之上,他可以替一众将士担着大局成败;但能否继续握起枪杆来战斗,还是要看他自己作何抉择。

沈玥清楚地直到自己症结何在,他沉默地放下手中的棋子。

于是二人舍下棋盘,在庄大学士归葬数月之久后,第一次踏入了临安坊。

庄学海生前府邸与坐落于此的义学合并,如今已颇具规模,远远地便能听见义学里的朗朗书声,二人一左一右地靠在后窗上,往书屋里瞧着。

数十个孩子挤在一间屋子里,多大年纪的都有,其中不乏衣衫褴褛的孩童,奔着每日那一餐饭食而来,但手脸都收拾的干净,学得像模像样,时不时还有几个顽劣的趁着先生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和同窗打闹,又在先生转身前赶紧装模作样地坐正。

沈玥透过窗子,仿佛看到了当年读书时的自己,可怜兮兮地看着他仲父:“以前庄学士就经常这样从后窗里瞧我,莫说我这般玩闹,便是哪个字答错了,少不得就要挨一顿手板子,还要罚我抄书。我那时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连个替我遮掩的同窗都没有,十几个先生从早到晚地盯着我一个,哪日不挨先生的打,都是稀罕事了。”

“子煜可从来没有哪顿打是白挨的……”

萧亦然深知他当年的顽劣,啼笑皆非道:“庄学士之前的那位张翰林,也是年逾古稀的老学究,一言不和便被你生揪掉了一大把胡子,可怜他精心在意地蓄了多年的长须……”

“仲父——!”

被揭了底的嘉禾帝面上十分挂不住,一把捂住他的嘴,目光渐渐深远:“说起来,就是那位被朕揪掉胡子的张翰林,令朕自幼立志,将来一定要大办义学、广开民智。”

沈玥初登基之时,因在东宫幽闭的那两年荒废了学时,萧亦然颇为重视他的启蒙,遴选了数名各科翰林大学士为沈玥开蒙授课,这位张翰林便是其中魁首。

彼时的小沈玥虽受教不深,但却对先父的遗志记忆深刻,立志复行高祖国制,一改如今礼崩乐坏之世道,弹压世家、重开科举殿试,破以琼华宴举孝廉,九州自治之国策。

此为天下读书人之毕生之志,张翰林自然是全数点头认可,深以为然。

但不料想,幼帝话锋一转,说科举复兴只是其一,将来他还要在九州推行义学,不拘身份,天下万民都要有书读、能识字。

张翰林闻言大惊失色,搬出《商君书》——商鞅辅佐秦孝公,秦国富强一扫六合,皆因其奉行的驭民之术。民弱则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平民本应碌碌终身,为温饱奔波忙碌,惶惶终日,不思进取,麻木一生。

若百姓人人皆识文断字,人人皆手握兵刃,人人皆家有余粮,则何以服从帝王之管束,何以为家国效命而死,何以甘愿操劳终身而困于一隅?

张翰林忧心教导:“自古千年以来,历朝历代无不奉行‘外儒内法’之治,以上克下,以强克弱,以恶克善——此为帝王之术,倘若为君者善,则必遭民欺,若民智一开,则天下必反!”

小沈玥当时才刚过了十岁生辰不久,还是头回听闻如此吃人裹血的封建教化——数千年来,天下万万民之一生,皆受困于恶劣如此的帝王法治,如行尸走肉般,血淋淋地填起国之柱石……如此惨无人道之治,却被后来者心照不宣地代代奉行,甚至被无数如张翰林之流,攻读圣贤诗书者亦奉若圭皋,倾心相传给下一代的君主,奉为下一个百年的国策。

小沈玥心里愤愤不平,碍于当时年纪还小,又未曾正经地读过几日书,笨嘴拙舌的,说不出又气不过,当场便跳上了桌子,一把揪掉了张翰林爱惜不已的美长苒。

雍朝以孝治天下,尊师重道乃是国之礼法,小沈玥心知自己闯了祸,甩开两条小短腿,慌不择路地一路逃去找了他仲父,上气不接下气地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而后躲进萧亦然的桌子底下死活不肯出来。

萧亦然问清了原委,亲自带着小沈玥上门与张翰林赔礼,后以升迁为由将其调离,不再为嘉禾帝授课讲学,程门立雪三日,恭请儒法大学士庄学海出山相授。

于是那些随先东宫而葬送在萧家大火里的文心之志,跨过数年风雪之后再度薪火重燃。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古之帝王,奉行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之心术。

今朝我辈,推行强民、智民、乐民、尊民、富民之新途。

雍朝的第一所义学,以庄学海的名义落于临安坊,与废除琼华宴、科举重开的国策一道,推行至九州万方,将会有千千万万所学堂,走入乡野,落入民间,开民智、授诗书、晓世理。

一灯之明,传万灯燃,万灯之明,明不可喻。

而今传道受业解惑之先辈虽殉道而终,承袭其遗志的后来者,坚定地接过了这一盏长夜里的炬火。

沈玥执灯而行,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

萧亦然靠在义学的后墙上,枕着孩童们的朗朗书声,瞧着沈玥映在日光下的侧脸,细软的发丝泛着暖融融的光。

少年明朗,便该是如此模样,皎如天上月,不渝金石心。

他年幼时,娘亲为他篦发常说他头发硬,心也硬,像他父亲一样,将来定是个带兵打仗的料子。沈玥的发丝则软绵柔顺,握在手里,就像握住了一把绵润的缂丝缎子。

萧亦然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沈玥,他并不擅长笔墨丹青,也不精通棋局筹谋,却能极精准地堪破季贤在生死之际留下的每一处微妙的线索,自永贞国耻后的这十年间,背弃道义志向,清醒坠落并非只有一个季贤。

他们或许曾经相对厮杀,或许也曾在某一个时刻并肩而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