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姑姑不禁一怔‐‐她没想到,太后会答应得这么爽快,这么‐‐这么高兴?虽然疑惑,但主子没有解释的意思,她自然也不会去问,出去对张六九传达了太后的意思,无视他面上显然的讶色,乔姑姑转过身,高傲地回了内堂。虽然皇后肯定是疑惑万端,虽然整个宫廷都还在为小吴美人的倒台而议论纷纷,根本没人察觉到这些台面下的暗涌,虽然当事人徐循还一点都不知道……但,皇后提议,太后肯定,皇帝没有异议,在他含笑点头示意之下,随身的文书房宦官,便端端正正地在《内起居注》草稿上,记下了此事。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吴美人产子不能养,奉皇太后懿旨,皇后请将皇子交皇庄妃抚养,许之。两宫同提,上许之,此事遂成定局。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咯~话说对最后一段的分段,是这样的,明代《内起居注》我没看到,草稿是不是要严格遵守格式我也不知道,不过一般说来写信的时候遇到尊上的名字是要另起一行的,所以看文献、奏折什么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奇葩的分段,我觉得挺好玩就拿来玩一下啦。哈哈。希望别造成大家的疑惑哦。☆、喜事徐循是第二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太后那边动作不慢,派人去和皇帝沟通了一下,直接就把壮儿的养娘派到永安宫里来传话了。&ldo;给我养,&rdo;徐循有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ldo;什么叫做给我养,&rdo;养娘很谦卑,虽然徐循已经令她起身,但她还是跪着没动,&ldo;吴贵人犯了事,只怕要幽禁冷宫了。皇次子不能无人抚养,太后娘娘言,&lso;吾年老,无力看顾,吴美人本居于永安宫,便由皇庄妃教养皇次子。&rso;&rdo;这是官面上的话,徐循看得出来,反正太后那边就是如此嘱咐养娘的,她不过是照搬过来而已‐‐虽然有许多疑问,但问养娘也没什么用。&ldo;那你过来是‐‐&rdo;她转了话题。&ldo;奴婢先来请示娘娘,该将皇次子安置在哪儿方好。&rdo;养娘又从怀里摸出了一卷纸,&ldo;再有这是皇次子从昭阳殿带到清宁宫的从人名录,也请娘娘过目。&rdo;是先来找下处的,徐循点了点头,示意赵嬷嬷拿来念了,赵嬷嬷拿起来便念道,&ldo;养娘齐氏,出身行在仁寿坊马尾巴胡同,三代俱在行在居住……&rdo;这张表格与其说是简报表,不如说是投名状,皇次子一行所有人的三代出身都登记在上面,进宫后的履历也用蝇头小楷誊写在上头。徐循听了一会便不耐烦,自己取来看了,双眼一扫,先看入宫年限,再看入宫后的职务变迁。其余废话一律略过,不消一盏茶功夫,已将长长的条幅看完了:乳母基本都是遵循正常途径,在奶口房挑选出来的奶口,初次入宫服役而已。至于养娘和一些打下手的宫女,预备的教养嬷嬷,也有从六局一司出身的,也有各宫老人,在原主殉葬以后没有新任后又重新启用的。来历不一而足,不过,起码和清宁宫、坤宁宫两边都没有什么很明显的联系。&ldo;这是你写的?&rdo;她扫了齐养娘一眼。&ldo;是奴婢主张誊写的。&rdo;齐养娘恭敬道,&ldo;不过,也不敢欺瞒娘娘,也是受了老娘娘身边乔姐姐的点醒。&rdo;为人还算是清楚,知道小吴美人应该是已经彻底完蛋了,这才赶着写了投名状来献忠。徐循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她卷起纸卷,&ldo;你们这一共多少人?&rdo;&ldo;带上奴婢,奶口一共九人,&rdo;齐养娘道,&ldo;杂使婆子二人,使女六人,连皇次子在内十八人。&rdo;皇子的待遇就硬是比皇女要强,点点的奶口也就四人而已,其实也是尽够吃的了。倒是杂使婆子和使女的数目是双方打平,徐循道,&ldo;杂役是不是还有一些留在昭阳殿了?&rdo;&ldo;娘娘圣明。&rdo;齐养娘抓住一切机会拍马屁。&ldo;时机仓促,壮儿许多东西都留在昭阳殿里,也不知要不要回去,因此留了人看守照料。&rdo;&ldo;嗯……&rdo;徐循冲赵嬷嬷点了点头,&ldo;十八人,我这院子的偏厢不知住得下住不下,嬷嬷你带着齐养娘在这宫里走走,养娘觉得哪处合适,那就给她收拾出来。&rdo;和态度不冷不热的徐循比,赵嬷嬷、孙嬷嬷脸上可早就是扬起了止都止不住的真心笑容,赵嬷嬷亲亲热热地冲齐养娘招了招手,&ldo;养娘这边来。&rdo;两人出了屋子以后,徐循沉吟了一下,便让人把茶水房的赵伦给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