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鹤楼,他只用念一声,真武荡魔大帝,便得到了店家的和善施舍。
元人在武当县的爪牙全部被武当斩断,这个武林正道大派,用自己的行动,庇护了这一方百姓。
武当山下,人人崇道,家家向善!
哪怕他是个和尚,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遭到歧视和驱逐。
由此,他真的,对武当山上那位活神仙,起了兴趣。
或许,他迷惘的,追求的救世之路,在武当山上能找到答案。
所以,他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四处打听武当的种种传闻。
随身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细心的记下了打听到的情报。
等他头发长出,便把那僧袍和钵盂当了一套粗布长衫,上了武当。
“本来准备再托钵乞讨几个月,便回到皇觉寺的。
既然武当广开方便之门,便去看看吧!”
小和尚叫做朱重八,至正三年,濠州干旱,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
邻居借了一块地,他与二哥用几件破衣服包裹好父母的尸体,葬在了刘家的土地上。
走投无路,为了一口吃的,他投奔到皇觉寺出家,每天打钟击鼓,烧饭洗衣。
17岁那年,当地闹饥荒,老和尚打发弟子们云游托钵,靠乞讨养活自己。
将近3年的乞讨流浪生涯,让他见识了底层的艰辛,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
但是只有在武当山下,他才感受到是太平日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他不知道为什么武当山能够做到,但天下却还有那么多穷困潦倒。
本来,他准备回一趟皇觉寺后,便投身明教,参加义军抗元。
他要奋力掀翻这黑暗的世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可是被三丰真人的名气吸引,尤其是近年来,元庭在武当山受挫。
他来了,他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所以,他准备上武当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恰好与他方向相反的张无忌,却离开了武当,投身入明教。
命运的偏差,往往就发生在这一念之间。
“姓名!”
“朱重八!”
“出生来历!”
“濠州佃户。”
“去那边领取一套衣服,先安顿下来吧!”
“这就完了?”
朱重八一愣,武当这么好加入的吗?
就报个名字和籍贯,不仅包吃包住,还发衣服。
“看到那边的流民营没?
那里有田地可以开垦,乱世活命不易,武当能给的也就是让大家不至于饿死冻死。
想要拜入武当,先等筛选吧。
如果想安顿下来,就去后山编户齐民,有人给你分田地的。”
武当当然不好入,但到武当至少有口饭吃。
朱重八晃晃神,却也知道,武当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