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认识他的,自瞄到他的第一眼起,就不由得脊背上泛起了冷汗。忙给郑天安使眼色。见郑天安不领情,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地垂手恭立。
——当年有人提议举办群芳宴的时候,先皇已然身染疾病。
因着心爱之人亡故,他心如死灰,早已不将身外之物搁在心上。听闻没有合适场地,便将这处行宫暂借给了举办之人。
自那年起,每年的群芳宴便都在此地举行。
这些事情,参加的官家氏族大多已经隐约听说过。听闻少年这般讲,便没了反驳的话语。
霍云霭行至众人跟前,淡淡地瞥了祝姑娘一眼,负手说道:“技不如人,继续努力便是。这般软弱,如何成大事?”又朝清雾那边望了下,沉声道:“技高一筹者被刻意压制亦毫无怨气。此乃行事之正途。”
郑天宁看到他对祝姑娘时的冷漠态度,不由暗暗咋舌。
若是小雾儿被惹哭了,无论是她对还是她错,陛下恐怕都会好生哄着。哪里还会去管甚么“成大事”去?
如今人家别的小姑娘窘得哭了,他非但不怜香惜玉,反倒毫不留情地斥责。
这区别对待得……也太明显了罢……
他在这边看到霍云霭后心下放松,其兄长却是如临大敌。
郑天安听了霍云霭的话,捋捋胡须,说道:“你口中所谓的‘技艺高低’,不过是凭着你一人喜好罢了。又怎能做得了准。”
“若我的是只凭自己心意,那郑大人的,恐怕更是如此。王老先生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如若不然,也不会被请了来作命题之人。”霍云霭指指清雾的画作,“难道郑大人认为,这般情境相融的画作,竟是远不如那样平庸的一幅?”
白衣少年身材瘦高,往帝师跟前一站,足足高了大半个头去。
郑天安即便再不愿,也不得不承认,年轻的帝王威势十足,让他颇有些难以招架。
他心念电转,思量着解决之道。最后竟是撩起衣袍,当即跪了下去。
“陛下所言,臣不敢反驳,也反驳不了。只因,陛下从不肯听臣之劝言!”
郑天安的一声“陛下”让所有人都僵在了当场。待到反应过来,众人哗啦啦跪了一地,山呼万岁。
待到霍云霭让大家站起身后,偶有几个大胆点的,不敢偷眼去看皇帝神色,便悄悄侧了脸去看郑天安。
——这位帝师与陛下不和、陛下不肯听从其之言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多年前为了沙松一案,郑天安连同祝阁老带着几位御史跪宫门。一跪,就是三天。
几个月前,为了出兵攻打北部来袭的敌国一事,陛下和帝师又起了争执。当年的一幕再次上演,郑天安带着一帮老臣又在宫门外跪着。
当年的时候,先皇刚刚驾崩不久,新帝年少,初初即位,和帝师的关系虽不融洽,在民众之前却还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但是今年夏日的那次争执,年轻的帝王直接和郑天安当众翻脸,丝毫情面也不留,不顾郑天安议和的提议,坚持己见让邹大将军带兵出征。
前几日,前方传来捷报,接连大胜。
自那时候起,郑天安的脸色便愈发不好看起来。
此时此刻,他再次跪在了帝王的跟前,却是为了两幅画作的名次高低。
谁都没有想到,他居然会这般和少年天子公然叫阵。一句“从不听劝”,道出了身为帝师的无奈和心酸。让人扼腕叹息。
霍云霭冷冷地看着郑天安,面如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