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到儿童对数字序数属性的理解和应用,它和数字运算一样,属于儿童数字概念发展的一部分。
数字的序数属性是指不同数字相比较指的更多或更少。为了研究儿童对数字的序数属性的理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真相。
7。2心理实验:多与少,大与小的比较
费根森、凯里与豪瑟为了研究个体小时候能否理解数字的序数属性,区分那一个更大或者更小,在2002年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他们选择的实验被试是10个月和12个月大的婴儿。实验过程很简单,实验之前,实验者先让小被试们熟悉一下实验的材料:一种美味的薄脆饼干。然后实验者在被试面前,将不同数目的薄脆饼干相继放入到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其中在放入饼干的过程中,实验者要让婴儿清楚地看到放入到两个不同容器的饼干数目不同。比如说,实验者把1片饼干放进了左边的容器,而右边的容器则放入了2片饼干。
然后实验者让婴儿自己爬到两个放着饼干的容器前选择一个容器,取出饼干。实验时,实验者除了1片与2片饼干的比较,还有2片与3片饼干的比较,还有3与4,2与4等。
实验结果发现,10个月与12个月的婴儿都能够选择出装有更多饼干的容器,拿出饼干。这说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已经能够区分哪一个更多,那一个更少。
除了费根森他们的实验,同一年还有另一位学者进行了一个相关的实验,对婴儿对数字的序数属性的认识进行了研究。
这个实验依然是在2002年进行的,进行这个实验的心理学家叫布兰诺。布兰诺的实验的是基于儿童习惯化范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该实验选取的的实验材料是一系列数字组成的递增序列与递减序列。实验开始后,实验者先向婴儿展现一系列存在一定关系,并且方向相同的数字序列。比如2、4、8和4、8、16。这两个序列都是递增的序列,且前后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比值为1:2。或者给婴儿呈现全部都是递减的数字序列,如16、8、4和8、4、2。
实验者不断给婴儿呈现方向相同,且规则一样的数字序列,直到婴儿对再次出现的数字序列表现的失去兴趣,已经习惯化。在给婴儿呈现方向相反和相同的两种序列,但是序列的规则进行一定的改变。比如给婴儿呈现12、6、3和3、6、12等新序列。
当呈现新序列的时候,实验者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看婴儿对那一种序列会产生去习惯化现象,即对新出现的数字序列表现出兴趣。
结果,实验者通过观察发现,11个月大的婴儿对方向相反的新序列重新产生了兴趣,出现了去习惯化的现象。
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婴儿已经能够区分出数字的大小比较。因为只有当他们能够区分递增序列与递减序列中前后数字的大小比较关系,才能够再出现方向相反的新序列的时候表现出“新奇”、“感兴趣”的反应。
7。3实验结论:个体很小的时候就能分清大小,区分多少
从这两个实验的结果中,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实验结论:
结论:个体在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数字之间那一个表示更多,那一个表示更少的概念。
而且经过后来心理学家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儿童对于数字的序数属性的认识有一个从小数字到大数字的逐渐发展过程
7。4教育策略:从序数开始让儿童逐步掌握数字概念
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区分多与少,对数字的序数属性产生一定的认识。
所以家长可以从儿童对数字的序数属性的认识开始,加强儿童的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说在生活中让儿童学会区分辨两堆东西,那一堆更多,那一堆更少,或者让儿童学比较钱币的大小,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儿童对数字序数属性的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8。照片接下来将会出现在哪里
心理观察:照片观察实验
8。1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分辨先后顺序
孩子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分辨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时候开始对时间产生一定的知觉?
很多家长似乎都无法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只知道孩子到小学的时候,老师开始教孩子认识钟表,认识时间。难道孩子关于时间的知觉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吗?这似乎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多数小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先吃早饭,再吃午饭,最后才吃晚饭。这也是孩子关于时间的一种知觉,只不过是关于时间先后顺序的认识。
那么究竟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时间知觉,家长又该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时间意识的培养呢?
有人提出,个体还是在婴儿阶段就已经产生了时间知觉,出现了相关的时间概念。提出该观点的心理学家用一些心理学实验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实验,看是否如心理学家们所说的那样,个体还是在婴儿阶段就已经有了时间知觉。
8。2心理实验:照片中的顺序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个体关于时间概念的了解一般分为经验时间和逻辑时间的掌握。而经验时间是指个体对时间顺序和时间持续的长短的知觉经验;逻辑时间即时间的逻辑属性,如通过对速度和距离的估计推测汽车行驶的时间。
1993年,黑斯以婴儿为被试做了一个非常简单,发现了婴儿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时间顺序的知觉。
实验过程很简单,实验的材料是一组非常有趣的照片,能够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实验时,实验者将照片通过一定的仪器,按照某一种方位顺序呈现给婴儿。比如说,实验者将照片按照“右边,右边,左边”的顺序呈现给婴儿。
实验者的设想是,假如婴儿有了对时间按顺序的知觉,就会在照片的不断展示中发现照片出现的方位规律,然后就会在照片出现时准确的把头转上照片,而不需要在大屏幕中搜索照片出现在哪里。相反,如果婴儿不能编码事情出现的时间顺序,那么他就不知道照片将会在哪一边出现,也就不知道将往那一边看,会对照片进行搜索。
结果,实验者通过观察婴儿们的行为反应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够发现照片出现的规律,在照片出现的时候准确的把头转上照片出现的方位,甚至他们会在照片出现之前就把头转向即将要出现照片的方位,向那个方位望过去。
8。3实验结论: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够知觉事情的先后顺序
从这个实验结果,实验者的出了一个结论。
结论: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够编码事件出现的时间顺序,具有一定的时间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