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田氏做的吃食味道并不是特别美味,毕竟用料有限。
但烨哥儿吃着却很舒服。
没有匠心。
只有真情实意。
田氏听说烨哥儿很喜欢做的吃食,开心的同时又很忐忑,她天天都吃大厨房的菜自然知道自己的两下子完全无法跟大厨比。
她怕王爷不过是贪几日新鲜,等厌了……就是她出府之日。
不过……出府也不怕,她现在手上的银子就够她重新弄个馄饨摊儿,再租间房子带狗娃落脚。
接下来几天,三餐都是田氏做的,菜不多,两菜一汤加一小碟咸菜。
烨哥儿吃得很舒坦,这规矩就延续了下去。
除非烨哥儿单点大厨房的菜,只要他在别院,都是田氏给做菜。
日子平平淡淡的过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也到年关上。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大雪天天下,钦天监已经跟皇帝上了折子,确定京城以及附近几个州县雪灾,皇帝很是重视,派钦差赈灾。
“……咱们王爷带头捐了一万两银子,还帮着大长公主,忠勇亲王各捐了一万两银子,京城的勋贵们也不敢太落后了,纷纷跟在王爷身后捐银子。”
巧婶儿来找田氏做针线,就跟她讲从自家男人那里听来的消息。
狗娃在炕上爬,不时抓一件完结摇晃,或者是往嘴里塞。
桂香在一旁瞧着,防着狗娃摔下去。
“那银子往哪儿捐?”田氏问。
巧婶儿道“你想捐啊?用不着你捐,咱们王爷捐了就是咱们捐了。
咱们一个月才多少月银,王爷多少钱,比不了。
你的银子啊,都好好存着,给狗娃花。”
见巧婶儿不说,田氏就没再问了。
再问就显得不懂事儿了。
她决定下午去街上瞧瞧,往年每到冬日济慈院,善堂等地方会在衙门的组织下上街摆摊儿募捐。
晌午烨哥儿没回别院,田氏就想应该是为了雪灾的事儿。
她吃了午饭,问香草和香桂谁愿意跟她上街,香草自愿留下来看狗娃,田氏就跟香草一起带着狗娃上街了。
城管家要给她安排马车,田氏记得自己的身份,坚决拒绝了。
两人都穿着斗篷,打着伞。
白日的雪并不大,街上的行人还是很多。
一路上,田氏不时听到路人议论,说城外已经搭了十里长棚用来安置流民和乞丐,热粥从早供应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