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茂广林是直臣,要拉拢他实在太难,他一心在君在民,权势钱财于他而言都是云烟,这样的人是君子之剑,得不到,也不能让他人得到。”
茂广林已经老了,他活不过百年,他在朝时殚精竭虑,心忧成患,几次与先帝议事时咳血,太医说这是积劳成疾。
所以文沉甚至没有暗中对他下手,闵疏问过文沉,“父亲,您从前不是教我,一旦下手就要有万全之策,不可给敌人留活路吗?”
闵疏觉得杀茂广林实在太容易,这样一个垂垂老矣的病躯之体,冬日里泼一盆冷水就能抹除。
文沉笑起来,说:“将死之人,不必浪费刀了。”
闵疏垂下眼帘,再抬起来时,宋修文已经坐在了他的对面,他带了危移一案的卷宗来。
小半年前宋修文还是宁郡的一个太守,梁长宁把他提上来放在大理寺,他也知恩图报,做事逐渐有了样子。
他站起来行礼,把案卷摊开,说:“危移案陷入了僵局,王迹验了尸,确确实实是死于刀剑,龙脊山发现了掉落的绣春刀,但伤口却不是绣春刀的痕迹,因此应三川绝口不认他那夜见过危移。危浪平上奏要亲自审问应三川,刑部当堂驳回了他的奏请,连皇上也没应允。”
梁长宁说:“绣春刀是锦衣卫的佩刀,应三川在北镇抚司任职,调的人也都是西大营的兵,怎么跟绣春刀扯上关系的?”
“因为那日封山查人的官兵里混了锦衣卫进去,说是圣上的旨意,只是锦衣卫直属御前,谁也不敢过问内里详情。”宋修文说,“我猜,是皇上在替应三川善后,只是不知应三川在替皇上办什么事情,竟然做出这么大阵仗,还能叫皇上偏颇。”
闵疏和梁长宁自然知道他在做什么事,他在替梁长风抢劫危移手里的私盐。算算日子,黑来砚应该已经将这批盐运到了暨南,再过几日,就能混在暨南来往的粮商队中流往塞北。
陈聪翻开卷宗,细细查看上头各人的供词,翻了两遍才递给潘振玉,问:“应三川涉案,他如今怎么样了?”
“摘了腰牌,扣在宫里呢。”宋修文说:“要审他,得从宫里提人。皇上虽然摘了他镇抚使的腰牌,却仍旧叫他在御前伺候。”
梁长风摆明了是要扣着应三川不放,梁长风虽然在朝堂上冠冕堂皇地说着交由大理寺并刑部会审,但此后谁要提应三川审问,都免不得要从梁长风面前过一道。
“此案关键,在于危浪平。”闵疏说,“要让他咬死了应三川,这案子才有破处。”
那就要看危浪平敢不敢了。
陈聪说:“我曾听闻过危浪平此人,他分外重情义,是个严厉的兄长。危家没落后,危浪平带着危移入宫求了先帝的恩旨,一路把危移拉扯大。后来先帝看中他的品行,又念及他与温阳长公主儿时情谊,这才赐了婚。”
潘振玉偏头看了他一眼,像是有些诧异他还会关心这些京中轶事。
陈聪又说:“或许可以激一激他。”
闵疏思虑半晌,几次张口欲言,又闭上了嘴。梁长宁猜出他要说什么,他按住闵疏的腰,摩挲两下,开口道:“只要扣着危移的尸体,迟迟不许下葬,危浪平自然要八方问罪。”
陈聪一挑眉,想透了他的意思。
宋修文说:“好招,我明日就上折子结案,刑部必定不愿担责,肯定会把危移提走扣留。”
闵疏掩在外袍下的手按在梁长宁的手上,梁长宁还是握着他的腰,他翻过手掌,跟闵疏十指相扣。闵疏抬头看他,二人静静对视。
闵疏的目光里平静,他知道自己心里想的什么梁长宁都了如指掌。
这意味着梁长宁还能猜出他更多的心思,如果闵疏想要策划一场逃离,那他很有可能避不开梁长宁。
但梁长宁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一点异样,这是为什么?
闵疏收回目光,在暗中思索。
唯一的可能,就是梁长宁不仅猜出他的身份,他还已经着手在调查了。否则梁长宁不会和他赌荷花的死活,现在想起来,那该是隐约的警告和预示。
可那又如何?
梁长宁纵然有通天的本事能在冬天叫荷花绽放,那株荷花不还是死了?
闵疏扯开嘴角,轻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