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北宋的故事 > 第76章 更相和睦(第3页)

第76章 更相和睦(第3页)

这下倒好,张浚带领数倍于金人的五路大军,结果一败涂地,岂不是张浚大大的罪过么?”

子午听了这话,深以为然,寻思开来:“当年也是见过童贯的,这太监很爷们,很生猛,太监还有胡子,天下人间恐怕只有这童贯一人了。

看着不像太监的人,偏偏就做了太监,做了太监也就罢了,还偏偏做了带兵打仗的将军。

童贯到处闯祸,得罪西夏与大宋西军,得罪江南黎民百姓,得罪契丹人与女真人。

可以说,靖康耻其实与童贯密不可分。

当然这不过是靖康耻这波涛里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虽说很小,近乎微不足道,却干系重大,无法回避。”

余下也暗思:“说来说去,如何又说到童贯了,童贯这人当年给人的感觉就是飞扬跋扈,太也猖狂。”

武连更是挠了挠后脑勺,匪夷所思开来:“童贯早死了,干嘛再说他,我看靖康耻,绝非一个太监的过错,太上皇与钦宗难辞其咎。

他们不用李纲也就罢了,连勤王的张叔夜

也不用,偏偏就相信一个大骗子郭京,这岂不是啼笑皆非么?说来说去还是张叔夜没被重用。

张叔夜大人与师父、师伯都是故交,他们当年一起出使西夏的故事,世人皆知。

张叔夜大人在海州将宋江三十六人以及他们的部下打得落花流水,可见此人的威名素着。

张叔夜大人如此文武双全,太上皇与钦宗居然弃之不用。

一句话,就怕文武双全之人尾大不掉。”

普安也气急败坏的暗思开来:“大宋眼下这般可怜兮兮,还是赵普的过错。”

想到这里,马上就叹道:“童贯死有余辜,我们就不必多说。

想必还有一人,我们不可忘却,那便是张叔夜大人。

张叔夜大人曾出使西夏,还在海州降伏了宋江,这文武双全之人,在靖康耻时到东京勤王,可惜太上皇与皇上弃之不用,却偏偏用个郭京,焉能不败?一句话,尾大不掉。

这话也是赵普的过错!

如若不是赵普对太宗当年吹耳边风,焉能如此?”

张明远点头,苦笑道:“不错,是这道理。

还记得当年我大宋初年,面对国内未平情状和辽国威胁,宰相赵普在给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

费无极补充道:“其实这‘攘外安内’的主张,也非赵普的先声夺人。

春秋时,面对外部戎狄侵扰,内部王室衰微、诸侯相争,春秋五霸之第一霸齐桓公就提出口号‘尊王攘夷’这话的意思很是旗帜鲜明,那便是先‘安内’以‘尊王’,‘尊王’而后才能‘攘外’。

西汉时,汉景帝的师父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武人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晁错却顾全大局,力挽狂澜,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和守边备塞以及削藩上。

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朝廷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打下根基。”

众人听了感觉二人所言所语,皆一番高论,没想到,张明远、费无极与宋徽宗接触许多年,琴棋书画倒没什么顿悟,对庙堂却颇有此番见地。

令人拜服有佳,倍感高山仰止。

众人感觉倦乏,也肚子咕咕叫便吩咐明红等人准备饭食。

坐在斋堂的桌子四下,张明远、费无极、种浩先品茶叙话。

月儿跟随明红在伙房忙碌,子午四人也前去帮忙,明浩自然也跟着去玩。

张明远、费无极、扁头、种浩四人自在说话。

张明远端起茶碗,微微一笑:“看着子午四人与明红如此更相和睦,我就高兴。

明哲在天有灵,他可放心了。

做哥哥的,我毕竟比明红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