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当然是回府了,此刻本将军应该在闭门思过,而不是出现在这里。&rdo;
然而张允文想回家休息的想法还是没有实现,张允文刚刚回到家中,将四人安排在外院里面居住,这时候,宫里面的内侍来了。来到是张允文的熟人刘贤。
于是,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茶的张允文又赶紧往皇宫走去。
&ldo;呵呵,允文你这件事处理得不错!&rdo;李世民笑道,&ldo;不光堵住了那些儒生的口,让学院内部安稳下来,而且临走之前还拉了几个人到学院中来,真是不错啊!&rdo;李世民一见到张允文便称赞道。
张允文谦虚了一下,在李世民的招声中坐在他的对面。
&ldo;允文,你说那些儒生真的能胜任参谋一职?&rdo;李世民开始进入正题。他对张允文选择那些太学生作为参谋人员感到有些不解。
张允文苦笑一声:&ldo;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最好的参谋人员是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军,不过我大唐现今可没有那般多空闲的将军。还有就是那些在战场经历过的中级军官,只要稍稍加以培训,也是合格的参谋。而这种没上过战场却又能识文断字的太学生,只能说是勉强可以。只要上几次战场,能活下的来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参谋。&rdo;
李世民点点头:&ldo;如今这参谋院只有个架子,除了几个老家伙之外,连个跑腿的都没有。到时候你培训出来的那些参谋可要调些过来。&rdo;
&ldo;这是当然,调来参谋院还可以实习一下嘛!&rdo;
应付完毕李世民,张允文又被勒令继续回家闭门思过。就这样,张允文一直在家里呆满了十日。在这剩余的几日里,张允文开始教授郑方廉等人八极拳法,而后者也逐渐改口叫他师父了。听到这个熟悉的词,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尉迟恭面前喊的那个么,想不到现在竟有有人喊自己师父了,实在让张允文有些兴奋。
而就在张允文回家的二日,秦风、范澄带着十多名太学生到军事学院报名。一名教员还专门跑到张允文处,询问着参谋应该如何来进行教学。
张允文当即将以前编撰的一套教材递给他,然后说道:&ldo;还是和士卒一样,先来半年的军事训练,然后在学习这些理论教材!&rdo;
不知不觉间,贞观元年就这样过去了。张允文偶尔对着天空发呆,看着飘洒下来的雪花,感受着长安城内越来越浓厚的过年气息,心头顿时一清明。
我们所守护的,不就是这天天空下的大唐帝国;所保护的,不就是千千万万的大唐子民。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刻,看到路人脸上挂着的笑容,看到小孩子街上奔跑嬉戏的快乐的身影,甚至是勾栏乐寨里面探出头来强作欢颜的笑脸和街道角落满身污垢的乞丐,在张允文眼里,却是显得如此的和谐,如此的庄重。
正月里,长安城显得热闹非凡。尤其是十五那天,属国使团拜年麟德殿,给足了李世民面子,而李世民一高兴,整个长安也就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了。
整个正月里,张允文都在忙碌应酬,四处拜年或者在家等人前来拜年,就这样一直过了十五,进入二月份。
这时候,贞观年间的一场科考就要开始了。不过这场科举与张允文无关,此刻的他正焦头烂额的准备着冠礼。
正文第一百四十七章冠礼
此时张允文的府邸中聚满了熟识的人。有尉迟恭夫妇,有刘氏夫妇,有杨常父子,韩世良,马望山,还有四名新收的徒弟。
而此时张允文的府邸已经翻新了一次,墙上重新抹上了涂料,家具焕然一新,就连庭院中光秃秃的树干被修饰了一下,那些老旧陈皮被剔除了。梅香说那是有碍观感。
今日是二月初二,翻遍日历,还找了袁天罡前来掐指算了一下,终于得出二月十三是整个上半年最好的日子。所以,张允文的冠礼便定在二月十三这日。
按照周礼,冠礼需要在宗庙举行。然而张允文父亲早殁,母亲辞世更早,加之战乱,恐怕连尸骨都找不到了,何谈宗庙。所以张允文进行冠礼的地点就选在宅邸中宽阔的庭院里。
至于主持冠礼的大宾,本来应该由张允文的父辈亲属担任,可是,遍观长安,张允文的长辈只有尉迟恭这个师父。后者却是推辞了作大宾的机会,对众人道:&ldo;我尉迟恭本是莽夫一名,哪里有什么本事主持冠礼!&rdo;
所以,众人只好沿用周礼,在冠礼举行前三日,采用占卜的方法挑选主宾和赞冠。这个重任当然落在袁天罡身上。然而,在占卜之前,袁天罡悄悄的问张允文道:&ldo;不知允文想要哪位担任大宾,哪位担任赞冠?&rdo;
张允文想了一下,说道:&ldo;就让唐俭唐尚书担任大宾,房玄龄大人担任赞冠吧!&rdo;
于是,袁天罡很顺利的占卜出这二人。当日,两份邀请函便送到二人的府邸。
张允文非常郁闷的沐浴戒斋三日,每日吃些素的饭菜,静静的等待着三日后的冠礼仪式。
二月十三。
从早上开始,张允文府邸附近的马车、骏马渐渐多起来了,来自各个方向的观礼宾客先后来到这府邸附近,四面的交通渐渐的堵塞起来了。不少宾客叹声下了马车,步行来到门口。
此时大门口一左一右的站着两名大汉,生得三大五粗,正是刘氏兄弟。他们脸上挂着有些僵硬的笑容,每见到一人,便客气的说道:&ldo;大人请进,请进!&rdo;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大人。所以,当他们对汝南和支柔二女说了这句话时,二女嘻嘻笑成一团,然后跟刘氏兄弟道:&ldo;二位兄长,你们怎么站在门外迎客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