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康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在递上纸条之后,便自动的消失了。
张允文则是兴冲冲的拿着纸条冲入殿内:&ldo;陛下,大喜啊!&rdo;
李世民早就听见他在外面的狂笑声和大吼声,闻言当下笑道:&ldo;有什么喜事啊?&rdo;
张允文当即递上纸条,口中说道:&ldo;高昌王麴文泰在袭击我大唐使团之后,竟然又出兵攻打我大唐属国焉耆,谁料大唐使团便是逃亡于焉耆。使团正使王玄策听闻高昌来攻,单人入龟兹,借来龟兹兵三千,与五千焉耆士卒在大唐士卒的协助之下,夹击五千高昌士卒,大获全胜,斩敌八百,俘虏一千,余者溃逃!&rdo;
一听到这个消息,众人不由同时吸了一口气。这大唐使团他们是知道的,只剩下三十七人。而焉耆国长期处于高昌欺压之下,其军战力比起高昌士卒来说,实在是差了一截。想不到竟然击败了高昌来犯之敌。当然,明眼人一看便知,能击败高昌的关键却是在王玄策带来的三千龟兹兵身上。
&ldo;哈哈,这王玄策果真有苏秦张仪之才啊,合纵缔交,周旋诸国,真乃是人才啊!等他回来,朕定要好好赏他!&rdo;李世民看完纸上的消息,眉飞色舞的笑道。
&ldo;如此看来,这高昌之兵不足为虑啊!陛下若是给我五千兵马,老夫定能灭了高昌!&rdo;一名老将军拍着胸脯出言道。
&ldo;老臣只要三千!&rdo;
&ldo;老臣只要两千!&rdo;
……
殿内,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了!
正文第三百三十二章西域动荡
这时候,李靖却是出言道:&ldo;陛下啊,这王玄策这般一动,我等讨伐高昌之策,恐怕就得暂时搁浅了!&rdo;
李世略一思索,便相通此节,点点头,用微微低沉的声音说道:&ldo;药师说得对啊,高昌袭击我大唐使团,我等理当伐之。可如今王玄策竟然带着龟兹兵联合焉耆兵将高昌打败了,使团自己报了仇,我等若是兴兵而伐,定会遭到朝中某些大臣的反对的!&rdo;
虽然李世民没有说是哪些大臣,但是众人都知道,这&ldo;某些大臣&rdo;指的是以孔颖达、萧瑀为代表的老儒生,他们做学问是一流,做官却是二流,做决断更是三流,若是李世民将这种情况提出来,定会被他们以一堆孔子曰孟子云之类的话语阻拦吧。想想前几次大规模战争,貌似这些老头子都跳出来反对过。
&ldo;哼哼,哪些老家伙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整天说什么&lso;王道&rso;,依俺老程看,直接派兵打去,费什么口舌啊!&rdo;程咬金有些不满的嘟囔道。
李世民却是摇摇头,这不光是一个单独的是否征伐高昌的问题,说大了,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若是不遵规矩,不顾制度,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ldo;嗯,以臣看来,如今边军战斗,全仗朝廷粮草,而今秋收未到,不如这征讨高昌之事,暂且搁下,等秋收之后再做决断!&rdo;张允文以商量的口气说道。
此时,李世民已经萌生了暂停攻伐高昌之意,而张允文便适时的提出粮草问题来,让李世民找到台阶下来,正是符合李世民的心意。
果然,只见李世民轻轻的抚了两下唇上的髭须,笑道:&ldo;允文此言在理!还是等些日子,观察一下西域局势,再决定出兵与否?也趁着这段时间,筹措军粮,以征讨之用!&rdo;
众将领顿时同时拜道:&ldo;陛下圣明!&rdo;
于是,这讨伐高昌之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然而,此时的西域,却并不平静。
自从高昌对焉耆用兵失败之后,便再也没有过任何动兵的举动了。焉耆也渐渐的从紧张中舒缓过来。
当手下使团成员和士卒向王玄策问起如何劝服龟兹国王出兵时,王玄策笑而不答。
刚到龟兹国,王玄策没有急急跑到龟兹皇宫里向龟兹王求援,而是在一个客栈住了一夜,打听清楚了龟兹王的喜好,龟兹军队状况等消息,然后在第二日的时候,这才打扮的整整齐齐,拿出大唐使臣的威严,走进了龟兹王宫。
昨日,王玄策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龟兹王虽然不善民政,然而却喜军事,常常与豪壮之士引弓狩猎,好武之风体现无疑。
所以,王玄策抓住龟兹王的这一点,来到皇宫之后,表明身份,威逼、激将诸法挨着用了个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终于让龟兹王点点头。然而龟兹王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ldo;本王听说当年高昌的麴文泰在大唐买了许多的弩机,不知本王能不能买些啊?&rdo;
此句虽说是询问语气,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感觉。你要不卖,本王就不借兵与你。恐怕龟兹王便是这样想的。
王玄策沉吟片刻,便一口答应下来。他知道,上次卖弩机与高昌,张允文从中出了不少力。回到长安之后,再请张允文帮忙,再卖一批弩机给龟兹,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他才敢这样应承下来。
听到王玄策承诺的龟兹王顿时大喜,当下借了两员将领,三千士卒给王玄策。
当王玄策带着龟兹兵回到焉耆城外时,只见五千高昌兵正不停的攻打焉耆城那并不算高的城墙。
王玄策当机立断,从后面杀出来,直攻向高昌兵后面。
那正指挥守城的焉耆王见援军到来,心头大喜,然而看看手下士卒,却是不愿带兵开城门出击,以免有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