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大哥真是厉害,还未和吐蕃交手,便知道这吐蕃大军的状况了!&rdo;李道玄笑道。
&ldo;呃,是允文告诉我的!&rdo;
&ldo;……他咋不告诉我!&rdo;
就在北衙大军开往蜀中的时候,西域的高昌已经发生了大唐和高昌之间的第一战。这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先前,王玄策组织的焉耆龟兹联军在侯君集的大军到来之前,和高昌突厥联军打了一场,不过战败了。和常年征战的西突厥想比,焉耆龟兹这些小国人口有限,对于每个士卒都是非常珍惜的,且彼此之间战争较少,故而这些士卒的战斗力和突厥士卒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恐怕有些焉耆龟兹的士卒连血都没见过。
所以这一场败得理所当然。大败之后的焉耆龟兹联军在王玄策的带领下往东而去,直插伊吾,一是想看看伊吾这边是不是和高昌城一样,难以攻打,而是为了迎接大唐军队。
可是,这不到六千人在伊吾城下同样遭到了打击,损失近千人。
统军将领只好下令撤退。
而那些驻守高昌的高昌士卒和突厥人见有机可趁,便派出千人追杀。这几乎是驻守伊吾的一半兵力了。
所谓兵败如山倒,虽然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可是这些士气全无的士卒何以抵挡如狼似虎的突厥人?眼看一场追杀就要开始的时候,只听得南面传来马蹄阵阵,声如滚雷,只见得地面上细小的沙砾开始跳动。
一支骑兵突然出现在南边。
只见这些骑兵全身铁甲如墨,一杆飘扬的旗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ldo;唐&rdo;字。
&ldo;杀‐‐&rdo;
唐军领军的将领一挥手中长刀,两千骑兵如洪水一般,铺天盖地的向那些高昌士卒,突厥士兵冲去。
焉耆龟兹联军总算见识了什么叫做强军了。原本以为西突厥的骑兵纵横西域,可以称为强军。可是,看着这些唐军摧枯拉朽的一个个斩杀着突厥士卒如斩草芥,心头顿时涌起了一种对唐军的膜拜来。
没到半个时辰,这场遭遇战便结束了。
当王玄策上前和唐军进行沟通时,他看见了头盔之下一个熟悉的面孔‐‐苏定方。
苏定方被侯君集任命为先锋官,领着两千骑兵,在茫茫大漠之中先行前进。要不是身边有向导和二十多个侦察兵,恐怕他早已在大漠中迷失方向。
至于为何能凑巧的救下联军,却是侦察兵提前不已发现了这些被追杀的联军,禀报给苏定方。苏定方闻言,立即领兵来救。
看到王玄策在联军之中,苏定方不由长吁一口气,自己果然没有救错啊
正文第三百四十二章和亲之论
屈指算算,自己已经有三年没上过战场了,嗯,还是挺怀念在战场上搏杀的感觉。
张允文背靠着太师椅,一双脚搁在面前的书桌之上,双手抱于后脑,一脸的悠闲自得。
这就是他在调查院办公时的样子。
每日张允文一大早就出了家门,先挨着在北衙的宪兵营、炮兵营和侦察营训练营转了一圈,然后来到位于南衙的调查院,坐等消息传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这段时间内,东宫和魏王的争斗也暂时偃旗息鼓,毕竟这征战之事乃是国之大事,整个国家的重心应该偏向那里。若是因争斗而惹起了李世民的不快,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而闲得无聊的李治也是时常带着晋阳公主一道到张允文家中做客,名义上是看望二姐和张继,实际上是图个好玩。因为在张允文家里,专门拿出一个庭院来,做了一个游乐场,将后世游乐场里能搬进来的东西全部搬进来,从吃到玩,样样都有。这对于李治和晋阳公主这样的十来岁的小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每隔上几日,张允文回家的时候,便会看见一群孩子的身影。
征讨高昌的大军是在三月出发的,行军一个月,到达陇右,与右卫大军会合。至于这种行军速度的原因,却是因为炮兵的拖累。迫击炮还好,一匹马便可以拉走了,但那数千斤的大炮就不好办了。由于没有专门供火炮行军的装备,只好将火炮放于马车之上。然而,车轱辘却支撑不起这样重的火炮,只好行上一段路便更换一次车轱辘。到达沙地之后,车轮深陷沙地,不得不花上时间来讲车轮移出。
双方合兵之时,阿史那社尔等新投的突厥将领好奇的看着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黑色铁筒子。这些火炮在灭突厥和攻吐谷浑一战中出现过,他们已经有所耳闻。如今见到实物,纷纷凑上前去抚摸着。
从陇右的贺兰山大营出发,十万唐军如同潮水一样往西域杀去。
最先出发的是李扬带领的侦察兵。这些尖兵冲在最前面,准备遇上高昌斥候,便来个顺手解决。结果撒下了三百多人,先行了百余里,却是连个毛也没看见。
这却是那高昌根本就没有派什么斥候游骑出来。
一路上越过茫茫大漠,千里流沙,时而雨落如刀,时而炙阳如火。为了让后面的后勤补给能跟得上,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从陇右到高昌,这段漫长的路途中,几乎没隔上两三日便会有情报从军中传来。有军中例行的报告文件,有宪兵营处理士卒违纪的处理意见,有写往家中的家信。装在一起,厚厚的一大包,通过快马驿站系统送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