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闻言,却是哈哈一笑:&ldo;是了,上次的伐高昌之战还有松州之战姐夫都没有参加,自从上次参加那个西征吐谷浑的战争之后,便再也没上过战场,想必是呆在家中闷得慌吧!&rdo;
张允文轻笑了一下:&ldo;我等身为大唐军人,自然是以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为己任,若是真的那一天我等清闲下来,那就是四境之内皆无敌手,四海之地尽归大唐了!若真是如此,那我倒愿意好好的清闲一下!&rdo;
李治沉默一下,说道:&ldo;姐夫此言在理!对了……&rdo;好像想起了什么,&ldo;今日我和晋阳离宫的时候,那武媚娘托晋阳公主给姐夫捎了个话。我估计晋阳那丫头已经将此事给忘了,就由我来说说吧!那武媚娘其实就是想谢谢姐夫,至于那些感恩戴德的话,我就不说了,反正她的伤好了之后,会过来跟你说的!&rdo;
张允文点点头,表示知道,却忽然想起眼前的李治就是武媚娘以后的丈夫,不过现今两人年纪都不大,武媚娘今年十四五岁,李治只有十二三岁,恐怕还没有勾搭在一起的。不过以后就难说了。
当下便轻声问道:&ldo;小治啊,你对那个武媚娘有什么感觉啊?&rdo;
李治抓抓鬓角,却是摇了摇头:&ldo;没什么感觉!&rdo;
张允文瞧他面色不似作伪,也就不再追问,想想也是,这李治恐怕才刚刚步入青春期,心理上虽然有些早熟了,但是生理上还是差了一点。
寒来暑往,时光如梭。
这日子如同指间沙一般,缓缓泻下,慢慢流淌,似慢实快。
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听着耳边传来的欢笑声,张允文一时间竟然痴了。曾几何时,同样是在这样大纷飞的天空之下,他伸出手,接下数片飞落而下的雪花来。雪花融化在手里,带着丝丝凉意。
那时候,年号还叫做&ldo;武德&rdo;,当今陛下还是秦王,自己还是秦王府上一个行军司马。
恍然间,他似乎看见了雪地之中那个十五六的少年,伸出手来,接着雪花,脸上充满了坚决与刚毅。恍然间,似乎又听见了呼啸的炮弹声。
轻轻的叹了一声,这时光啊,还真他娘不是个东西!霜了发际、皱了眼角还不算,还将自己回溯数千年,出现在这里,实在是对天无语,徒留长叹啊!
正文第三百七十章薛仁贵
一声炸雷轰然响起,似从遥远天际奔腾而来,有倏然远去。
抬起头,只见长安上空,云气翻涌,在阵阵狂风吹拂之下,如奔马齐飚,如江河浩荡,如潮起涛生,倏然之间,竟演化万千景象。
一滴细雨落了下来,砸在了大地之上,四面溅开。
紧接着,一滴接一滴的雨珠子从天而降,片刻之后,便连成雨线,形成雨幕。
&ldo;今年的春雨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啊!&rdo;张允文喃喃的说道。
站在回廊之中,看着外面渐渐稀疏下来的雨线,张允文想起了今日朝会之上的事情。
朝会之上,李世民下诏令道:&ldo;来年二月有事于泰山!&rdo;
这诏书一下,如投石激浪,群臣尽皆面露兴奋之色,各自议论开来。其议论的焦点,无非就是那封禅之时所行之礼。
所谓的有事于泰山,便是指李世民想要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是在泰山之上祭拜天地的活动。《史记?封禅书》有记载&ldo;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rdo;、&ldo;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rdo;。自秦皇汉武之后,也就只有一个光武皇帝封禅过泰山,距今也是数百年了。遍观前三者,秦始皇荡平liuhe,一统华夏,是为千古一帝。汉武帝雄才伟略,武功盖世,威震四夷,李世民一直吧自己与汉武帝相比较,尤其是在武功方面,所以,对于这封禅一事,也是热心得很。再说了,自光武帝封禅泰山之后,这封禅泰山的仪式,已演变成通过&ldo;弘礼乐之制,正三雍之典&rdo;,来实现&ldo;扬名万世,以显祖宗&rdo;的目的。
早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心头就一直存着封禅泰山的想法。毕竟这封禅泰山,代表着帝王最高的荣誉。根据太史公的记述,能封禅者,&ldo;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rdo;。除了这太平兴隆盛世之外,若是天降祥瑞,亦可封禅以答谢苍天。所以,若是李世民举行了一场封禅仪式,无论是对于李世民,还是对着这贞观一朝,都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然而,李世民筹划的封禅之事并不顺利。
贞观五年正月的时候,河间王李孝恭便提议封禅泰山,不过李世民&ldo;手诏不许&rdo;。贞观六年,又有地方官员提出封禅泰山的建议,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赞同,而魏征则是极力反对。李世民甚至与他展开了一场辩论。就在他们僵持的时候,河南河北诸州发大水,李世民只好作罢。到了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世民那欲图封禅泰山的心再次跳动起来,这次下了决心一定要去泰山封禅。恰逢国子监博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上书请求封禅,李世民当然十分高兴。然而,那二人却对封禅的礼仪说法不同,各执一词。李世民只好下令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禅事宜。这帮人一研究就研究了数年,一直到今年,这才和房玄龄、魏征等人定下了封禅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