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也知道自己在齐州城内可以说是声名狼藉,如今又造反,更是小心翼翼,出门之时,总有大量侍卫护身在侧。然而,他还是遇见了一个不怕死的人。
这个人叫做罗石头。当李佑出府,在齐州城中巡察之时,这位罗石头冲到李佑面前,当着众人的面,历数了李佑的各种罪状,提起一把长枪,欲图刺死李佑。可是,这长枪还没有刺出,便被李佑身边的燕弘亮一刀劈出,枪断人亡。
靠着齐州城,李佑派兵四下劫掠乡镇,一来增加军队数目,二来掠夺粮草以供军用。齐州附近乡镇,尽皆被洗劫一空。
当李佑带着百余骑兵前往高村,想要将这高村中的人口尽数掳去,粮食尽数抢去到时候,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站在村口的一方巨石之上,遥遥的指着李佑,中气十足的大声责骂道:&ldo;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驱城中数百人欲为逆乱以犯君父,无异一手摇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rdo;接着,大声的数落李佑所犯罪过。
李佑心头大怒,令士卒前冲,擒下此人来。刀斧加身之时,这位中年人夷然不惧,望着李佑,身躯挺拔,目光直射。
见到中年人这幅慷慨凛然的样子,李佑终是令人收了刀斧,引兵退去。
旁边的昝君謩见李佑神情怅然,也不知道如何劝慰,只好默默不言。
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李佑终于在齐州城内囤积了足够的粮食,那城墙也被加固了不少,至于士卒,更是扩充了近两倍。
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李佑放下心来,安心的在附中享乐。
而这时,李世民已经下诏,令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兵共伐齐州。李世民显然没有将自己儿子放在眼里,虽然派去了兵部尚书李绩,但是所调之兵,乃是地方府兵。此时的府兵不比从前,新兵居多,战斗力和募兵想比差了不知几筹。
为了更好的控制城内和防范官军,李佑召燕弘信兄弟等五名武艺高强之辈坐守齐王府,其余党羽则是带着军队在城头、城中巡逻。
李佑每夜与燕弘亮等人在王府中饮酒作乐,吟赏歌舞。看到这莺歌燕舞,听到这丝竹之音,再加上燕弘亮等人在哟胖大加奉承,李佑得意的笑道:&ldo;今日得志,不忘众位之功劳!&rdo;
几人连称不敢。
说话间,不经意谈及官军。李佑心头有些担忧,而那燕弘亮等人则是挥挥手,毫不介意的说道:&ldo;王不须忧!弘亮等右手持酒卮,左手为王挥刀拂之!&rdo;
说话的时候,胸脯拍得响响的。
李佑见状,放下心来,举起酒盏,朗声道:&ldo;好!本王在此先敬众位一杯!&rdo;
几人端起酒杯,朝着李佑一祝,同饮下去。
然而李佑等人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齐州城头之上,几位军官正聚在一起,似在密谋什么。交谈片刻,又若无其事的走开。
读好书,请记住唯一地址1,
正文第三百九十七章乱平
杜行敏本是齐州折冲府的一位折冲校尉,曾经跟随着大军打过突厥。在那场战争之中,他一人便杀死了八名突厥士卒。也跟着李靖打过吐谷浑,在那场战争后,得到了一枚铁制勋章。虽然只是一枚铁制勋章,但是,仍旧让他珍惜不已。
后来在军事改制的时候,这位杜行敏并没有参加募兵,而是留在原籍成了一名府兵,掌管着一个折冲下府。这倒不是他厌倦了战争,而是家中老母病重,他要留在齐州照顾老母。
在一次野外训练总,杜行敏遇见了正在行猎的李佑。见到这是府兵,李佑便命令杜行敏露上两手给他看看。杜行敏不好违抗命令,表演了一下箭术。
杜行敏用的是两石弓,使用这弓之时,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几乎是百发百中。
见到这手箭术,李佑见猎心喜,问清楚杜行敏的名字之后,便大笑着离去。
一个月之后,兵部来文,调杜行敏为齐王府兵曹。
杜行敏是齐州本地人,自然知道这齐王是怎样一个人弃鬼厌的角色。然而上命不可违,他也知道硬着头皮在齐王府中担任了兵曹一职。
这期间,杜行敏可是没有受过街坊邻居的白眼。
所以这齐王府兵曹一职,他也担任得格外憋屈。
然而谁能想到,在贞观十六年的二月间,这李佑忽然召集所有的王府属官,宣布自立,并且还要他们表态。面对着晃亮的兵刃,杜行敏选择了归附。
当然,这种归附只是迫于形势而做出来的,并不是真心归附。
接下来,这李佑在齐州城内高筑墙,广积粮,摆出一副死守的样子来。而这时,朝廷中也传来了李世民令英国公李绩领九州之兵共伐齐州的消息。
杜行敏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找了平素几位志同道合的军官,这些军官中多是校尉一职,属于那种官制很小,但是直接于士卒接触类型,深得士卒的拥戴。当杜行敏提出要捉拿李佑时,这几名校尉二话不说,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下来,同时还主动提出找帮手。
于是,这些军官们联络军中义士,民间耄老,齐王府、刺史府官吏,当他们一说准备捉拿李佑时,这些人同样二话没说,点头同意。
见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杜行敏当机立断,深夜发动,捉拿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