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迫击炮的炮兵当即调整射程,对那些骑兵进行轰击。
整个战局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局面。高丽骑兵以血肉之躯硬生生的冲击炮火,其结果自不待言。就连杨万春,也死于乱炮之中。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因为杨万春的身死,安市城守军士气大跌。面对用潮水一般涌入的唐军,除了部分顽固分子誓死抵抗被射杀之外,其余人都投降了。
安市城正式被唐军攻陷。
在历史上,李世民进攻安市城的时候,却是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最终没能踏入安市城一步。反而是在天气渐渐转冷的时候,不得已下令撤兵回国。
李世民坐镇安市城安抚城内百姓降众,李绩则是带着三万兵马南下建安州,将与张亮部水军汇合,共同攻下建安州。
就在李世民攻下安市城不久,薛万彻的北路大军也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在李世民击败高丽十五万大军之后,薛万彻围攻数日的新城州宣布投降。
薛万彻留下一万大军驻守新城,自己带着剩余的军队正往李世民处赶过来。
而李世民则是呆在安市城中,养精蓄锐,休整军队。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领军继续进攻,却是因为炮兵营的三名中郎将联袂求见李世民,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炮弹快用光了。
因为唐军的后勤补给线非常的长,所以往往出现补给跟不上大军行军步伐的情况。在唐军从辽东城等处缴获巨额粮草之后,唐军对于粮草的要求不再是那般高,反倒是对于箭支、炮弹等军用器械的需求量加大。可是,负责后勤辎重的官员也是苦不堪言。当初携带了许多的粮食,如今正在运送的途中,却传来已经缴获大量粮草的消息。然而辎重队已经出发,难道还要让他们再运回去?
一去一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使得箭支、炮弹等消耗品的运送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这样下来,炮弹就用的七七八八,而没有得到补充。
知道这种情况,李世民只好按捺住一鼓作气,荡平辽东的想法,暂时在安市城休整,等到炮弹一到,再行进攻。
就这样,几日之后,李绩方传来了攻破建安州的消息。
正文第四百二十八章天空海阔
当听闻辽东一个个城池被唐军攻破时,坐镇平壤的渊盖苏文再也坐不住了。他拉出自己的嫡系军队,再集合那些从辽东溃退回来的士卒,凑齐八万多军队,号称十万,浩浩荡荡的往鸭绿江边杀去。
他要亲自守卫这平壤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此时的张允文并不知道那渊盖苏文已经离开了平壤,他们仍旧坐着舰船,往平壤而去。
张允文还是第一次乘坐大唐水军的舰船,也是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的海洋。
当他领着五千骑兵在辽河口等了一日,终于见到了一支船队向河口缓缓驶来。看到这只船队的时候,张允文从未想过,原来这古代的战舰竟然可以如此的壮观。
只见一艘艘大小各异的战舰排成雁翎形慢慢的往辽河口靠拢,一张张白色的巨帆高高竖起,遮天蔽日,那高耸的桅杆刺向天空,就像一支支竖起的长枪。打头的那艘战舰的桅杆之上,飘荡着一面写着斗大&ldo;唐&rdo;字的大旗。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大旗飘扬。船的两侧各有二十多杆长桨正在划动着,搅起两片白色的水花。
辽河口有一处不大的码头,但是,在舰队中,有几艘&ldo;巨无霸&rdo;级别的大船,根本就不能在靠在码头上,只能停泊在深水区,让那些吃水浅些的船只往来运输。
张允文领着五十名侦察兵坐上了一艘小船。这艘只有一根桅杆的小船在船队之中属于小型船只,刚好可以用来在大船和码头之间来回运送人员马匹。
五十人坐上去之后,还是显得有些挤。小船两侧伸出十多杆长桨,挥舞如飞,小船来到了那艘悬挂着&ldo;唐&rdo;字大旗的巨舰之下。
这时候,一卷卷绳子从那巨舰之上垂下来。随着这绳子垂下来的还有阵阵轻笑之声。
张允文和侦察兵们对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轻笑,接着抓起绳子,身形矫捷如猿猱,三下两下便爬上了巨舰的甲板。爬上甲板的时候,张允文明显听见了船上水手发出的惊讶之声。&ldo;咦‐‐&rdo;
这些水手们恐怕是故意将这些浸过油的缆绳丢下来,想看看张允文等人爬不上来的窘样,然而他们没料到,这种借绳攀援之法,乃是侦察营的日常训练项目。
上了甲板,张允文看着面前的水手,目光一扫,冷声道:&ldo;本将军乃是定州郡公张允文,你们大总管现在何处?&rdo;
听得张允文自报家门,这些水手顿时惊若寒噤,半晌,才呐呐道:&ldo;我们大总管现在正在陆上指挥攻城!&rdo;
&ldo;那这支舰队是何人做主?&rdo;张允文追问道。
&ldo;回将军的话,我等舰船,乃是从莱州出发的水军之中分出来的一支舰队,奉命过来听从将军调遣。并没有委派何人管理舰队。如今,这舰队主要是由我等这艘海鹘战船的管事刘仁轨做主!&rdo;
&ldo;刘仁轨?&rdo;张允文一听这名字,不由微微一怔,刘仁轨不就是高宗时期白江口战役的组织者么?也算是一代名将。
当下放低了声音:&ldo;那这刘仁轨现在何处?本将找他来询问一些事情!&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