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文轻轻一笑,不再言语。
然而,他不言语,不代表别人不来找他。
那程咬金和另外几位将领凑到张允文身边,探身说道:&ldo;哎呀,此次征讨高丽,允文你可是立了首功啊!&rdo;
张允文赶紧谦虚道:&ldo;程将军客气了,什么首功不首功的,还不都是一样么?&rdo;
程咬金当下笑道:&ldo;老程也就是这么想啊嘛,什么首功不首功的,若是换着老程去奔袭平壤,定然会比你小子做得更好!&rdo;
张允文想不到自己一句客气话,这程咬金竟然还真当真了,当下翻个白眼,不再去看他。
旁边的那些将军听着程咬金的话,也纷纷笑骂道:&ldo;老匹夫,你这分明就是嫉妒允文的功劳!&rdo;
程咬金厚起脸皮道:&ldo;谁说是嫉妒,本来就是嘛!&rdo;
张允文只好苦笑不已。
就这样,一路上和将领们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全没有来时的紧张。行了十多日,便来到了辽东城。
在辽东城休整了一日,大军继续进发。不过这队伍的规模却是增加了不少,一百多辆运送前隋将士骸骨的车辆加入了这支队伍。再加上那些从辽东各城调回来的士卒,队伍的兵力很快增至六万人。
这样一来,队伍的行进速度更慢了。
过了辽水,到达营州的时候,上至李世民,下到普通士卒,心头皆是一松,这下子进入到大唐境内了。看来那辽州和扶余州刚刚设立不久,还不是那般深入人心。
到达幽州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士卒们穿着铁衣在秋风中瑟瑟的样子,让李世民也看不下去了。而那些棉衣等御寒之物刚好在幽州囤积着。李世民便下令将这些棉衣分发下去。
过了幽州到长安的官道比起辽东的道路可要好走得多,大军行进的速度加快不少。
不过李世民为了显示灭高丽的功劳,决定走清河,到太原,然后再回长安。这就等于走了一个&ldo;之&rdo;字形的线路。
不过文武百官竟无一人反对这般做法。李世民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他要让清河太原的那些世家瞧瞧自己的武功。
正文第四百四十五章清河世家
这清河乃是一个县,属贝州所辖。贝州辖清河、武城、漳南、历亭、清阳、鄃、夏津七个县,州治所便在清河县。
如果说长安是大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则这清河县便是整个山东士族世家的中心。
这里有崔家、张家、宋家等五家正繁荣兴盛的世家和一些已经没落的士族。博陵崔氏和南方一些士族,也是从清河迁出去的。
李世民选择在征服高丽之后,由清河而过,这其中之目的,众人一清二楚。这分明就是向这山东士族示威。这些士族在民间声望极大,甚至比起皇室还要大。尤其是在这些世家的发源之地,其郡望之隆,让人称叹。在这些地方,朝廷委派的官吏说的话语,甚至不如世家族长有用。
此次挟胜来清河,便是想要提高朝廷、皇家在这些地方的声望。
日头已过正午。天上没有太阳,只有阴云一片。呼啸的秋风中,清河县外十里亭处,一堆人正翘首望着北面。
这十里亭的亭子不大,最多能容下七八个人。此时的亭子中正坐着五名老者,其余人尽皆整齐的站在亭子外,恭敬的垂手望着北面。
亭中的五名老者便是这清河五世家的五位族长。
这里所说的清河世家,并不是指的清河县,而是指的清河郡。在汉朝时,便置清河郡管辖此处。而到了南北朝、隋朝,依旧是这样。在武德年间的时候,方才置贝州以管辖此处。
这清河世家之中,崔氏和张氏便是清河县的世家,而宋家是清阳县的,孙家是武城县的,还有一个李家是历亭县的。除却这五家之外,还有十多个三流世家,这些世家只是祖上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而今,又有子侄在地方担任小吏,这才没有衰败下去。另外,清河没落的世家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祖上做官,以后便一直在无人致仕,守着家中的几亩薄田,辛苦度日,或是干脆成为浪荡子,在各个县城内厮混。
三流世家和那些家境没落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亭子中。
&ldo;呵呵,崔老哥,你说说这陛下怎么还没到啊?&rdo;一位坐在亭子南面的老者抬头看了看天日,向对面的老者说道。
此老姓崔,想必便是崔家的族长了。只听他满是笑容的缓声说道:&ldo;宋老哥,你问这话,老夫又如何知道?陛下垂临清河,乃是清河之幸,我等在此恭候便是!&rdo;
宋家族长闻言,连声称是。
这时候,坐在崔家族长旁边的张家族长道:&ldo;陛下征讨高丽,一举成功,灭高丽而置辽、扶余二州,天下皆言陛下之功,堪比秦皇汉武。如今陛下得胜归来,专程来我清河一趟,确实是我清河之幸啊!&rdo;
那孙家赵家族长闻言,当下笑着附和着。
说完这一阵话,亭子内又是一片沉默。秋风穿过这亭子,带来丝丝凉意,不由让这五老瑟缩了一下。
这时候,只见北方一个黑点渐渐奔来,却是一名身穿明光甲,腰悬横刀的骑士策马赶过来。
一到那十里亭之外,这骑士翻身下马,那动作当真如同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凝滞之感。下马之后,这骑士向在场众人抱拳行了一礼,口中朗声道:&ldo;陛下车驾离此还有十里,往各位乡亲父老做好迎驾的准备!&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