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数据,张允文感到任重道远。
洛阳城内还是有着不少的能吏。这些人十分务实,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让张允文又感到一丝丝庆幸。幸亏李世民派了这般多的人过来帮忙。
洛阳城内的官员会见完了之后,张允文便去洛阳城外见那些地方上的官吏了。打着巡察的幌子,从洛阳出发,先往东行。
一路上经过偃师。渡过洛水,经过巩县到达汜水。在折向西经过洛口、李城、孟州等地,返回洛阳,结束这东行计划。
张允文便是这样规划出行路线的。这一去一来,估摸着要一个多月。
虽然李宇等人对于张允文的出游十分不舍,但也知道此事重大,带上自己恐怕不行。
东行之初,还算顺利,一路上见到的许多县令县丞,都是才换上没多久的。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人。他们也纷纷拿出县里的资料,同时为张允文献言献策。
这一切都很顺利,然而在洛口的时候,张允文却遇上了一个麻烦。
洛口是洛水入黄河处的镇名。这里虽然只是一个镇,但是却是自以为得必到之处。因为洛口仓便建在这这里。隋大业二年,隋炀帝在洛口镇兴建洛口仓,把从江南经大运河运来的粮食囤积于此。当时洛口仓的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设官兵千人防守粮仓。而后来翟让李密大兴瓦岗之时,便是靠攻破洛口仓,将仓内的近千万石粮草分给百姓,赢得百姓拥护,才使得瓦岗迅速发展的。
如今的洛口仓同样是大唐重要的粮仓之一。整个河洛地区,每年的粮食,都会储备在此。 不过此时的洛口仓,规模不及前代。当年李密攻陷洛口仓,开仓放粮,兴建洛口,拆了不少的藏窖以建洛口,如今,这洛口仓只有不到千窖。饶是如此,这里存粮依旧非常之多。
由于洛口仓的重要地位,所以,这仓令之职乃是李世民亲自任命的。而此次大规模换人,这仓令也换了一个年轻一些的人。原来的仓令已经年过半百,李世民将他调回长安去了。
当张允文带着亲兵来到这洛口仓的时候,见到的却是一脸苦色的仓令。
这仓令叫着杨虚,也是进士出身,在国子监修习了几年算学,精通计算。他个头比起张允文还要高上一些,不过身体很瘦。见到张允文时,这杨虚赶紧将他引入室内,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ldo;大人救我!&rdo;
正文第四百六十四章粮仓弊案
听得这话,张允文心头一突,难道这杨虚还遇到什么危难不成?口中却是沉着的说道:&ldo;哦,难道你这儿遇上什么麻烦不成?&rdo;
那杨虚满脸苦涩的说道:&ldo;大人,这可不是麻烦这么简单,简直是天大的危难啊!若是你不救我,那下官铁定完蛋!&rdo;
张允文听这杨虚说得严重,连忙追问事情缘由。这杨虚道:&ldo;下官本待过两日便向大人发出文牒报告此事,如今大人来到了洛口仓,下官能当面说清,那就更好!来,大人,请移步窖区!&rdo;
说着,做了一个&ldo;请&rdo;的姿势。
张允文站起身来,同样做了个&ldo;请&rdo;的姿势。
出了这洛口仓的府衙,信步往那粮食窖区走去。
存放粮食的仓库区在府衙北面。整个库区呈方形,长近一里半,宽有一里,四面皆围着高达两张的围墙。整个库区只有两个门,南门和北门。南门向着府衙,北门则是向着黄河。在北门外面,又一条平整的道路直达黄河码头。每当需要运粮的时候,便从仓库之中搬出来,用牛车运送到码头上,再通过船只运送到各地。
库区如今共有粮丁百人,由一个校尉统领,负责这库区安全。这粮丁的编制属于当地府兵。这百名府兵便是从巩县府兵之中挑选出来的士卒,这些粮丁驻扎在这洛口仓,每月领取俸禄,农忙之时,也不得回家。又有些类似于募兵。
粮丁之责,主要是保护粮仓安全,仓令对粮丁拥有监督之责,而无调兵之权。也就是说,这杨虚可以将这校尉赶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上报,无论是巩县县令还是洛阳府尹抑或是直接报道长安,都可以,但是他不能调动这校尉的兵马。而这粮丁虽说是从地方府兵中挑出来的,当亦不受地方府兵的节制,而是直接受洛阳府兵曹的节制。
来到库区南门前,只见这南门修得也到是颇有些规模。一道近丈高的黑色木门屹立在眼前,木门之上,后世的城墙之上,垛口排列,可以看见一名名士卒在这城头上巡逻着。
这一圈围墙,除了两个大门处的城墙厚实,砌了两层之外,其余地方只有一层围墙,用青层层垒叠,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拌着泥来固定,牢固异常。
看到杨虚和张允文等人快步过来,,那站在墙头的士卒大声喝道:&ldo;来人止步!&rdo;
听见这吼声,杨虚也不停下来,继续走了两步,对着墙头吼道:&ldo;本仓令前来检查仓窖,你等速速开门!&rdo;
谁知那士卒听罢,却是不冷不热的说道:&ldo;仓令检查仓窖,小人本待放大人进门,然而王校早已吩咐下来,若要入仓,须得有他的手令,方才能……&rdo;
&ldo;混账!&rdo;杨虚不待那士卒说完,蓦地大吼道,&ldo;我乃是陛下钦点洛口仓仓令,进入库区检查乃是本官职责,你小小士卒竟敢阻拦,难道就不怕王法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