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最近时常听母后念叨着,说年满五岁的皇子或是公主就该去国子学读书了。越锦瑜已经过完了五岁的生日有一个多月了,按理说也是时候要被安排进国子学,和那些个同龄的或者比她小一点和大一点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所以她才想着要让温瑾妍做自己的伴读。
大越的国子学在皇宫的西面,为了保证皇子和公主们的安全,从大越的第八代皇帝越武帝开始,国子学就被改建到宫中,方便皇子和公主们上学读书。
相传越武帝的第七位皇子便是在出宫读书的时候,被刺客行刺,失血过多,当场身亡。
越武帝最喜爱的便是这位皇子,得到消息后痛不欲生,下令把国子学改建到宫中,一切以保护皇嗣为主。
国子学附近有赤羽卫巡逻,一是为了保护皇嗣,二是为了避免有人混进国子学,再进一步混入到皇帝身边行刺。
能来国子学读书的,除了皇子和公主以外,就只有宗室子弟和皇子公主们的伴读了。其余的皇室子弟和在京大员的孩子以及异姓侯的子女,便在宫外的国学读书。
是以,年满五岁但又不足六岁的皇子和公主们,便要在每年的七月初,去国子学读书。
皇子和公主们可以选一位或两位关系要好,同时身份不低的孩子作为伴读。
小公主还从未离开过皇宫,平时也没见过几个除了兄弟姐妹的同龄孩子,加上她霸道惯了,所以根本就没有别的孩子愿意做她的伴读。越詹又是个宠女儿狂魔,小公主说自己不想这么早就去读书,要在找到合心意的伴读之后再去,越詹也就同意了。
其实在越詹心里,已经有了一位合适的伴读人选。那便是温相的女儿,温瑾妍。
正是因为想让温瑾妍做自己女儿的伴读,越詹才让温相把温瑾妍带到宫中,又把人安排在御花园看花。
越詹是知道越锦瑜每天都会去御花园里玩耍的,在他这样的安排下,两个小家伙怎么可能不相遇?
越锦瑜如今也五岁了,都说年少时的朋友之间的感情最深,为了女儿的将来考虑,越詹是准备在现在就安排一些信得过的臣子的孩子,来当女儿的小伙伴的。
想成大事,身边没几个忠心不二都得力干将怎么能行?
他如今虽然才二十七岁,正值壮年,可底下也有不长脑子的人偶尔提一嘴皇储的问题。
越詹的心里已经有了皇储的人选,可现在还不是告诉臣子们的时候。再者,越锦瑜是否就是皇储的最佳人选,越詹还不确定。他还得进一步观察,深思熟虑后才能敲定最终人选。在这之前,他先尽力培养着越锦瑜,对其他皇子和公主的培养也不会因此懈怠。
毕竟他是大越的皇帝,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就置江山和百姓于不顾。
若是越锦瑜在他的培养下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储,那他当然很乐意把皇位传给她。
越詹觉得,撇开私心不谈,他的这个二女儿,也会是众多皇嗣里,最出色的那个。
温丞相温如坐在御书房里的椅子上,喝着皇帝赐给他的碧螺春。
越詹对于这个忠心为国的丞相是很尊敬的,在皇帝的心里,要说最为信任的臣子,那便是温相了。
温相今年四十岁,要比皇帝大上不少。
先帝爷还活着的时候,温如便已官拜丞相,为先帝爷排忧解难。是以,当时还是太子的越詹便在先帝爷的有意安排下,经常与温如接触。
温如博学多才,越詹每与其谈论国家大事之后,都觉得受益匪浅。
先帝爷是个多情的人,早在几百年前,大越便已经没了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的规矩。所以子嗣颇多的先帝爷也就选了其中能力最强,也最仁义的越詹为皇储。
说到这先帝爷的孩子啊,最小的那个也不过只有九岁,是在他快要驾鹤西去之前,由宠妃诞下的皇子。
和先帝爷不同,越詹是个专一的人。若不是大臣们非要逼着他纳妃,给皇家增添子嗣,他哪里又会有八个孩子?
每每想到这里,越詹便觉得自己对不起皇后。
温如做官这么多年了,又先后为两位帝王效力,所以今日皇帝叫他来谈事,他也猜到了皇帝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只是,帝王想先和他绕圈子,那身为臣子的他,也就只好陪着绕了。
皇储是谁对于温如来说都一样,只要是个能扶的起来的不昏庸的就行。
只是,自己的小女儿被卷了进来,这是温如不想看到的。
越詹在给温如赐茶之前,已经说了一大堆事。他觉得这圈子也绕了很大一圈了,是是时候说点他想说的话了。
“温相,朕今日叫你把瑾妍带来的用意,想必温相已经猜的差不多了吧?”
越詹脸上挂着浅笑,他对温相的态度一直都很好。
温如放下了茶盏,起身行礼回道:“陛下的用意,老臣也只能猜到一半。剩下的一半,还需陛下为老臣解答。”
帝王哪怕脾气再好,表面看上去再温文尔雅,也无法改变他是一位帝王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