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考验世界19
&esp;&esp;从案件卷宗是找不出破绽的,上面的内容不够详细,案发现场的情况,尸体的检查报告,死者人际关系,以及在场人员的详细调查都没有。
&esp;&esp;这可能是时间紧急,警探尚没有进行更详尽的调查工作,也有可能列支敦士登的警署水平本就如此,逮到一个嫌疑人,就针对他进项犯罪调查,而不考虑其他可能。
&esp;&esp;这会儿苏叶就很遗憾为何穿越的是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而不是《福尔摩斯探案集》要是伦敦有这位名侦探在,也有个可求助的对象嘛!
&esp;&esp;可惜,她在恢复记忆后,暗搓搓打听过,伦敦确实没有这一号人物,英国也没有姓福尔摩斯的乡绅,相当遗憾。
&esp;&esp;胡思乱想一通,苏叶连忙回神,再仔细翻阅一些资料。
&esp;&esp;按照上面的内容,谋杀格拉茨首相的人大概率在房子里,当然了,没有见到现场,更没有看见尸体,无法排除外部因素,姑且先以现场人员为准。
&esp;&esp;命案发生时,宅子里一共有九人,除了乔治和玛丽夫人以外,还有一名管家,一位贴身男仆,一名女仆,厨师和帮厨,马车夫和花匠。
&esp;&esp;枪声响起时,管家待在自己的办公室算账,听到声音冲出来,和男仆迎面撞上。
&esp;&esp;男仆那会儿正在工作间熨烫首相衣服,预备整理好后,送到衣帽间。
&esp;&esp;两人的房间门对着门,虽然工作时门是关着的,但都是枪声响时冲出去,互相可以为对方证明。
&esp;&esp;厨房里正在准备晚餐,厨师和帮厨一直在一起,加上从厨房到楼梯间,需要经过管家办公室,他们杀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esp;&esp;另外玛丽夫人的贴身女仆玛莎守在厨房的拉铃前,等热水烧好,夫人需要再送上去,因此她也可以和厨师帮厨互相作证。
&esp;&esp;最后是马车夫和花匠,首相回来后,车夫就把马车拉到后面的杂物间,先清理一遍车厢,保证干干净净,再洗马。
&esp;&esp;彼时花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躺在杂物间的草料堆上,和车夫闲聊。
&esp;&esp;如此说来,仆人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真正有嫌疑的,只剩下乔治和玛丽夫人。
&esp;&esp;假设乔治没有动手,那玛丽夫人能不能做到?
&esp;&esp;苏叶没有去现场,不知道书房和卧室相连的那道门,插销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通常来说,只要是锁,都有打开的可能。
&esp;&esp;所以不排除玛丽夫人用了什么办法,在书房内杀了丈夫后,快速通过那扇门回到自己房间。
&esp;&esp;这么想着,苏叶让根那调查一下玛丽夫人的情人道格拉斯。
&esp;&esp;再对首相的人际关系和玛丽夫人的情况排查一遍。
&esp;&esp;好在这次出门,根那带了几个好手在身边,不够用也能快速从俄国调几个人过来。
&esp;&esp;首相被杀是一件非常轰动的大新闻,对首相死亡的前因后果没怎么报道,通篇都在煽动民众情绪,言之凿凿称乔治大公谋杀首相是为了继承王位。
&esp;&esp;并把这件事和之前俄国侵略联系到一起,营造出一种如果乔治成为列支敦士登的亲王,他们就要沦为俄国奴隶的错觉。
&esp;&esp;可以说用心险恶!
&esp;&esp;要是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即便之后乔治大公的清白被证实,民众也会阴谋论,认为是政府不敢得罪俄国而委曲求全,或者弗朗茨大公舍不得外甥进而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