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风不是在质问他,而是在帮他。
“五月事件”虽然最后因为三位老革命的出现而戏剧性反转,但在官场上,这件事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煽动群众、对抗组织”,这是一顶非常沉重的帽子。
即便组织上没有因此处罚他,但在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刘清明就是一个胆大包天、敢于裹挟民意的刺头。
这种印象,会严重影响他未来的仕途。
李海风今天当着记录员的面,把这个问题挑明,让刘清明自己说出真相,并形成正式的谈话记录。
这等于是在官方档案里,为刘清明做了一次澄清。
看似是在审查,实则是在保护。
想通了这一点,刘清明的心情彻底放松下来。
他对李海风的观感,又深了一层。
这是一个真正的、有原则的纪检干部。
“感谢李主任的提醒。”刘清明诚恳地说,“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
李海风看了他一眼,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翻开了面前的另一份材料。
房间里的气氛,随着这个话题的结束,变得不再那么紧绷。
“我们来谈谈第二个问题。”李海风说。
“你在与云州制药厂签订板蓝根收购合同的过程中,有没有存在违规行为?”
刘清明想了想。
“李主任,您能具体说说,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违规行为吗?”
“比如,我当天去制药厂谈合同,被门卫以没有预约为由,拦在了门外。为了能见到负责人,我联系了一个在云州的朋友帮忙疏通了一下关系。”
“这算吗?”
李海风摇了摇头。
“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内。”
他盯着刘清明。
“我的问题是,你有没有以利益引诱,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促使制药厂的相关负责人,签下这份对他们来说,并不‘合理’的合同?”
刘清明坐直了身体,表情严肃起来。
“没有。”
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没有对制药厂的任何相关负责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贿赂和利益暗示。”
“那为什么云州制药厂会心甘情愿地签下这样一份,远超他们市场需求的收购合同?”李海风追问。
这个问题,才是这次调查的核心。
“因为这份合同,是我在充分考虑到我们云岭乡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之后,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刘清明说。
“具体说说。”李海风示意他继续。
“李主任,您这几天在村里走访,应该对我们乡的情况有所了解。”
“我们乡,是挂了号的省级贫困乡。在我来之前,经济水平长期在全市、乃至全省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