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中天国际”这四个字,刘清明心里微微一动。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正是苏清璇的大姑父,方南山。
刘清明对这个名字可太熟悉了。
中天国际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投资公司,在九十年代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中,不仅没有倒下,反而逆势崛起,日后更是会成长为一家真正的金融巨头,是国内资本圈里背景深厚的大鳄之一。
看来,眼下他们正把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房地产行业。
饭桌上,方小婷表现得十分活跃。
她看似不经意地,把话题引到了刘清明的工作上。
“妹夫,听说你在体改办工作?那可是个好地方,站在国家政策的最前沿。”
刘清明淡淡一笑:“就是个写材料的。”
“写材料才厉害呢。”方小婷给他倒了杯茶,“你们肯定能最早接触到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跟我们这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人说说,未来几年,有什么大方向吗?”
刘清明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了。
他放下筷子,想了想说:“随着我们加入WTO,国家在金融方面的管制,肯定会逐步加强,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序、健康的金融和投资环境。野蛮生长的时代,快要过去了。”
方小婷点了点头,又问:“那现阶段呢?很多人都说,互联网是最大的风口,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刘清明看了她一眼,缓缓说道:“风口确实是风口,但风太大,容易把人吹跑。”
“我的建议是,不要过早地全身心投入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很快就会到来,但泡沫破裂得也会很快。最好的时机,是在第二次浪潮兴起的时候再进入。”
“因为那个时候,能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有了自己成熟的盈利模式,比现在这种烧钱圈地、盲目跟风的状态,要可靠得多。”
这番话说完,包厢里安静了几秒。
方小婷看着刘清明,眼神里原本的一丝轻视,已经荡然无存。
她原以为,刘清明不过是个从乡镇基层,因为运气好做出了一些成绩,才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干部。
没想到,他对宏观经济和金融投资,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甚至比自己这个常春藤名校毕业,在华尔街实习过的海归,看得还要透彻。
这个男人,不简单。
同时,方小婷的一些见识,也让刘清明有些惊讶。
毫无疑问,她就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接受最精英教育的一代天之骄子。
名校毕业,有留学背景,有国际化的视野,推崇西方那一套自由市场价值理论。
她本身的能力也相当出色。
这样的人,在未来十到十五年,都会混得风生水起。
因为这十几年,也正是华夏奋起直追,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时代,能让她们这样的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所长。
一顿饭吃完,气氛融洽了不少。
方小婷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来意。
“下个月初八,是我姥爷,也就是你爷爷的寿辰。家里希望……你们能去。”
苏清璇一听,立刻放下了筷子。
“我们不去。”
方小婷似乎早就料到她会是这个反应,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