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归水利部,那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老牌大部,根深蒂固。”
“安全生产,归安监总局,虽然是新成立的,但权力极大,能管到所有工矿企业。”
“还有卫生部、地震局、林业局……哪个是省油的灯?”
刘清明每说一个,就在一个圈里写上相应的名字。
“我们这个构想,等于要把这些强势部门的核心权力,一块一块地割下来,然后拼成一个新的部门。”
“这不叫改革,这叫革命。谁的蛋糕被动了,谁就会跟你拼命。”
李明华听得直摇头。
“是啊,这事儿,理念上无懈可击,但现实里,根本寸步难行。报告写得再漂亮,最后也只能是束之高阁。”
丁奇也陷入了沉思。
他最近在搞的医疗体制改革,仅仅是想动一动药价和医院的创收机制,就已经在卫生系统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刘清明这个方案,牵扯的部委更多,层级更高,利益纠葛更深,难度何止是指数量级的提升。
办公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只有窗外的寒风,呼呼地刮着。
刘清明看着两位前辈脸上的凝重,却笑了。
“丁哥,李哥,正因为难,才说明我们找对了方向。”
他把那张写满名字的纸推到两人面前。
“这些困难,我们能看到,上面的领导自然也能看到。所以,我的建议是,分步走。”
“分步走?”丁奇和李明华同时抬起头。
“对。”刘清明解释道,“第一步,不搞实体化的部门,而是先成立一个高级别的常设议事协调机构。我们可以叫它‘国家应急指挥中心’。”
“这个中心,级别要高,最好是由一位有份量的领导来牵头。成员单位,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部委。”
“平时,它是一个虚职机构,不占编制,不改变现有各部门的职能和隶属关系。它的主要工作,就是统筹规划,制定跨部门的应急预案,组织联合演练。”
“可一旦有重大灾害发生,这个中心就立刻从议事机构,转变为总指挥部,拥有最高的指挥权和协调权,可以直接调动所有成员单位的人员和物资。”
“这样一来,我们既解决了统一指挥的问题,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改革初期的阻力。”
“等到这个机制运行成熟了,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再来谈实体化,把相关的职能和队伍,一步步地整合进来。那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刘清明说完,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办公室里,落针可闻。
丁奇和李明华都用一种看怪物的表情看着他。
尤其是丁奇,他感觉自己的后背,竟然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刘清明现在给他的感觉,已经不是什么后起之秀了。
他就是一个全能型的怪胎。
他的观点,不光是超前,而且充满了政治智慧,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点子上,完美地契合了当下的国情。
这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