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增派铁骑达到五万,麻贵利用城墙优势和楚凡的三眼神铳,一时间居然在王京抵住了四十万大军。
正当大军准备长期围困麻贵的时候,丰臣秀吉家里又出事了。
小妾为他生下的儿子,夭折了。
这下子,内乱就又起来了,丰臣秀吉的家族推荐丰臣秀吉的侄子继承大位,而他老婆家推荐另一个侄子继位,这下次波国政坛又一次动荡了起来,前线打仗的人都怕自己在这边打仗,回家后却连主子换了都不知道,所以四十万大军不战而退,王京暂时得以喘息。
但是由于那时候信息不畅,麻贵对次波军撤退不明所以,以为是自己用兵如神,吓跑了次波国人,是以放松了警惕,大摇大摆的在城楼上喝茶混军饷,反正朝鲜国王没请自己走,万历皇帝更没有让自己撤,那就继续呆呗。
其实混军饷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次波国离得近,指不定哪天就来了,说不定就又能打起来。
结果麻贵这货看次波国人几个月了都没有再来的意思,就悄悄的撤走了三万人,前线只留了两万人,但是却按照五万人规模找朝廷报销作战军饷。
谁知道次波国那边很快就结束了政治内耗,确定了丰臣秀吉的侄子丰臣秀联为继任者。
紧接着,刚回家换了套衣服的小西行长,又急匆匆的带着部队杀回了王京,等到麻贵得到消息的时候,次波国人已经快到城下了,以前五万人在城墙上守四十万尚捉襟见肘,现在两万人,无异于羊入虎口。
是以麻贵倒也爽快,扔下两个朝鲜王子,脚底抹油——溜了。
结果,被小西飞在半路设下埋伏,伤亡惨重,基本上全军覆没。
报给万历的军报上说敌众我寡,力战不敌等等的话都是假话,其实就没有正面打过一仗,全都被次波国人阴死了。
其实真正退守平壤的不过千余人。
骂完了麻贵,事还是要处理,这会辽东铁骑主力已经损失过半,再想反攻过去,就要从别处调兵,成本将比原来更高。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国家最缺钱的时候,万历本想省点钱,少派点兵力,挡的住次波军就可以了,却不想不但没有守住王京,还损失了辽东
铁骑主力,现在想反击回去,要花的钱就更不知道要多少了。
召集了兵部众人商议对策,七嘴八舌的说,却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毕竟打仗就是打钱,任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最终都要落到一个点上-—银子。
穷皇帝万历,托着腮帮子发着愁,哪里还有钱。就麻贵带去的五万人,不到八个月就花了十几万两,就这点钱还是国家发国债借了楚凡的十五万两白银,才勉强撑住的。
现在众人商量了一下,要是再想组建五万人的队伍,至少花费三十万两白银,关键是这三十万两即使拿出来了,还是五万人对四十万,哪有把握打得赢?
说来说去,要么不打,要打至少去十万人,少说花费也要六十万。
六十万,六十万,朝廷半年的税收,从哪里弄?
“皇上,户部那个股份公司最近不是融来了一百万两白银,要不用那个钱?”兵部尚书石星拱拱手,打起了楚凡的主意。
万历摆摆手道:“不行不行,那是要用于购买田产,搞廉租地的,肯定不能挪用。”
石星却不依不饶:“皇上,廉租地今后还可以买,但是朝鲜一旦丢了,次波国人就直接面对我辽东,边境危矣啊。”
“这。。。。。真的不太好,这怎么给楚凡说啊。”万历很为难,他答应过楚凡,改革的事他一概不插手,现在让皇帝拿楚凡用于改革的融资去打仗,很明显是要打乱楚凡的规划。
“皇上,军国大事,不能儿戏啊,倭奴野心,世人皆知,孰轻孰重,还请皇上斟酌。”
万历也知道朝鲜战局的重要性,况且前期搭进去了几十万两,才把次波国人打出了朝鲜,现在放弃,真的不甘心。
斟酌再三的万历对着高淮说到:“让楚大人来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