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恶无善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
这是什么意思?
谢道韫虽然不甚明了,但直觉上感觉这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已经上升到她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体,本也;心之体,心之根本。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意,心之思也。意之动乃心之活动,有善有恶是乃是各人所思所想。”
“良,善也。知,辨识也。知善知恶乃是趋利避害的好方法。”
“格物,穷究事物之理也,有所作为与行善去恶乃基于事物之理解。”
离经叛道!但是又好有道理!无言以对!
谢道韫失魂落魄的坐在床头,已经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脑子里全是心学的观点。
她思索,她回忆,她在决断。
想反驳,似乎根本没有着力的地方。
因为赵川是站在后世无数巨人的肩膀上,碾压了谢道韫。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饱读诗书的谢道韫,自然知道赵川这封信的分量。
此刻她已经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震撼。
赵川信中的观点是心学,明朝第一大神王守仁的核心学说,影响直至现代。
心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德判断标准。
道德,中国古代的最高标准,没有之一。
传统儒学认为,道德标准是天定的,是社会定的,是约定成俗不能改变的。
但是心学认为,道德标准是人定的,道德标准的根本,不存咋于社会,而是存在于人心里面。
也就是说,只要心里有正念,善念、也就是说有“良知”,那么所行一切事物,均是合法合理合乎道德规范的!
谁更先进,一目了然。心学的生命力远强于传统儒学。
谢道韫不能睁眼说瞎话。
她提起笔想给赵川回信,却不知道究竟要写什么。同意?像是鹦鹉学舌。反驳?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说。
罢了,等谢玄回来,让他送我去赵川那里吧,不说清楚这个问题,晚上觉都睡不好。
谢道韫靠在床头,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她觉得身体有点累,但大脑的活动却极为活跃,整个人陷入了类似于精神病人的那种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赵川不知道他给谢道韫带来了这么大的困扰,他的本意其实只是想镇住对方,以便于下一步的计划,不过好像用力太猛,连对方的自信都摧毁了。
在这个世界要想立足,除了要有必要的武力和财力以外,还必须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
中国古代还有什么思想能比心学更猛的呢?这是赵川一直以来所思索的,连苻坚都没说过,谢道韫是他的第一个听众。
系统一直没有声音,赵川在估计有一个重要节点还没到,再次爆发的时候估计要逆天!
他在桓温府衙里看到谢道韫那杨柳细腰都要断了,担心她的身体,借口如厕追上去送了一瓶定心丸,回来的时候,宴会的气氛已经大变!
桓温在敲编钟,郗超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正在宴会中央跳舞,一边跳舞一边还在吟诵诸葛亮的《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