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一场关于使用技术换装备的谈判正在进行。
破晓基地从各种技术中遴选出了二十多种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就会被苏联,或者是美国发明的新技术。
以及未来十年内将会被替换,但是在这十年内还极右价值的技术。
其中包括近炸引信的全套技术以及电子管小型化的思路等等。
这些东西藏着捂着也就是这三五年,一部分技术三五年内中国都未必有能力开发。
还不如直接拿出来换钱换装备。而那些十年后将会出现替换的,如电子管的一些相关技术和思路等等,你留着也没有太大用。
因为在电路上的发展有李锐开了先知挂,大家都知道以后肯定是要走集成电路的方向。
也不存在有关于电子管还是集成电路之争。
所以很多电子管的技术是可以拿出来给苏联的。
其实这一个技术包里有很多技术对现在的苏联来说也算是一记肾上腺素。
提供的技术与中国未来要发展的技术并不重叠,比如说苏联很想要的制糖技术和维生素技术之类的中国就不会给。
主要提供的都是一些重工尤其是军工的一些技术,这些可以提升一部分苏联的实力。
尤其是让苏联对欧洲形成更强的压迫力。
同时也是现在斯大林同志最看重的东西。
斯大林不止一次的和米高扬说过,如果中国可以为苏联提供稳定的轻工业和农业加工品的话。
那么苏联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手去发展重工业,对美国及其盟友发动致命打击。
在斯大林的规划中,中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最好定位就是轻工业和农产品提供国。
甚至在中国向苏联提供糖浆后,苏联方面让赫鲁晓夫亲自询问中国的相关负责人。
“你们能不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水果罐头?我们苏联冬天太长了,如果有水果罐头就好了。最好是热带水果罐头,比如说菠萝。”
“如果中国能生产菠萝罐头,你们生产多少,我们苏联就要多少。”当时还在北平的赫鲁晓夫对叶季壮如此说着。
这话说得不得不让叶季壮等商务部的官员研究在中国南方种植菠萝和开设罐头厂到底合不合算。
不过即便是现在中国已经在苏联面前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和技术力量了。
但是真的到谈判的时候,苏联专家还是有些傲慢的。
谈判第一天,相关的苏联专家几乎没有怎么看这个技术包里的详细参数,他们就傲慢的把它丢到了一旁说:
“中国人或许在音乐、电影方面的艺术很有创造力,在生物和化学上也有些运气。但是重工业不是靠运气,是需要积累的。你们能给我们什么?而又要我们给你们什么?”
虽然知道苏联方面这样做是一种谈判技巧。
但是中方的谈判人员还是忍不住有些生气。
第一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事后王稼祥批评了那位没有忍住情绪的外交人员。
原本下一次谈判定在了五天后。
但是在十二月三十日这天事情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机。
应在在鸭绿江边发生了一件震动中、苏、美三方的大事。
而这次事件也正也式拉开中国全面援朝的大幕。
因为在十二月三十日中午十二点,中国位于安东市的高炮团正式打下六架越过鸭绿江对中国这侧进行轰炸的美军飞机。一时间间全球舆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