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又在三边牧场待了好几天。和阳早、寒春一起工作和生活。这对海明威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他第一次体验牧场的工作,关于牧场该如何运转,如何养牛,如何产奶等等。
他还跟着寒春和阳早去乡里给学校里的孩子发新鲜的牛奶。
这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并没有收钱。
“可惜就是我们牧场现在的产奶量太低了,每个星期只能发一次牛奶。”寒春还是有些惋惜的说道:“我还是希望产奶量能提升,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最好能出产更多的奶粉。”
有很多人认为,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
尤其是发展奶牛厂,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去。
尤其是破晓基地搞来的外汇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要投入如三边牧场这样的场子里,还要引进奶粉生产线等等。
就有一些人跳出来叫唤,认为这是在要面子,是浪费国家宝贵的外汇。
还有一些又蠢又坏的人跳出来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声称【在全国人民吃不上饭的年代,还有人想要每天喝奶!】
诸如此类的文章。有些有见识的人,以及一些在李锐授意下的作者们跳出来反驳了这种堪称荒谬的观点。
因为粮食不仅仅是长在地里的水稻小麦才叫粮食。
刚出生的孩子能吃大米还是能啃馍馍啊?!
别扯什么孩子出生后应该要母乳喂养才最健康的观点,这个年代母亲的营养也是严重不足的。
像是在后世,家家户户都可以给孕妇吃鱼吃鸡来补充营养,催生奶水。
这年头谁家能天天吃得到鲫鱼和老母鸡?
谁家能隔三差五的弄来猪脚和排骨?奶水稀,奶水不足,这才是这个年代产妇的常见情况。
后世那种母乳喂养更健康的概念是建立在母亲有足够奶水的情况下。
而就算是后世,也有很多妈妈的奶水是不足以支撑孩子需求的,必须要补充奶粉作为口粮。
阳早和寒春为了驳斥这种错误且畸形的理念,他们在当地选了一百名新生儿。
这一百名新生儿在喝母乳的同时,搭配了奶粉。经过一年的成长,这批喝母乳,且每天用奶粉补充营养的孩子长得更高更壮。
他们比只喝母乳(母乳不够喝米汤)的孩子平均高了五厘米,体重重了将近三公斤。
事实胜于雄辩,阳早和寒春的试验结果打了很多人的脸。
李锐的《朝闻》和旗下的国营媒体大肆报道了这件事。
蛋肉奶是强壮一个民族的基本。
李锐甚至让人提前喊出了“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虽然这是后世的一个广告词,但是却无比合适。
虽然现在做不到每天一杯奶,但这是大家努力的方向。阳早、寒春,以及三边牧场工作的所有员工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