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和安娜开着车一路向旧金山的音乐节方向行驶而去。车上的收音机播放着那些欢快的歌曲。
在旧金山音乐节的方向上,已经有不少人前往那儿,准备开始他们的狂欢了。
当然,霍华德·米勒自然是知道之前西海岸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之类的。虽然主要目的地在洛杉矶,但是旧金山也受到了一些冲击。
如果是从前,从前那个耶鲁毕业有着大好前途,并且还以为国家服务为己任的良好青年的话。那么肯定会忧国忧民。
会为了西海岸的恐怖袭击事件而感到愤怒。然后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自己付诸行动。
但是现在的霍华德·米勒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大好青年美利坚中流砥柱了。他现在只是美利坚的一个边缘人,没爹疼没娘爱。
他开着偷来的破车,带着自己的女友和那条小狗行驶在美国公路上。只想生活就这么继续下去罢了。
本次的蒙特利尔音乐节有超过二十万人来参加。
是有史以来美国最大的一场露天音乐节。
就像是元时空之中史料里记载的冷战压力一样。在冷战的压力下,年轻人感到颓废、麻木和压力巨大。
他们用酒精、毒品、音乐来麻醉自己。再加上美国政府本身的不作为也算是为这个方向推波助澜。
所以造成了这个时代的摇滚乐手们有了空前的影响力。
摇滚乐的黄金时代,音乐节的黄金时代。但不是霍华德他们这些无辜者的黄金时代。
他们就像是美洲荒原上的风滚草,被风吹到哪儿算哪儿。
不过还好,就算是嬉皮士也是有朋友的。
在嬉皮士的大圈子里,也被分为不少的小圈子。霍华德·米勒和安娜虽然迫于生计经常干些小偷小摸的活儿。但是却没过度的堕落。
没有吸食毒品,没有过度性开放等。她们在嬉皮士的圈子里只能算是一个浅层罢了。
还不算是深层的堕落者,所以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个圈子。
一个和霍华德·米勒或者是安娜差不多遭遇的嬉皮士群体。
他们平时在美国各处分开游荡,等到又某些很大的音乐节时又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就像是候鸟一样。
他们在蒙特利尔音乐节外围的空地上扎营,霍华德·米勒带着安娜和幸运很快的找到了这个地方。
组织营地的人叫伊尔,是个五十五岁的中年人。他从前是个知识分子,还是大学的教授。后来因为非美的迫害,尤其是觉得他通共之后,就对他进行各种整治。导致了他也成为了一名嬉皮士运动者。
在这个群体里还有一些从前在朝鲜战争中有着和霍华德一样经历的战友。
以及对共产主义运动有倾向,或者是对民权运动(如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等人)抱有同情的人。
他们很少聚集在一起,不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聊着各种违禁话题。
老伊尔准备了好几十箱啤酒,也不知道他这没工作的人从哪儿弄来的。但是没人在乎,只要有的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