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嘛,现在有返城政策了。”
许继常信口答道,心中打起算盘。
这年头的返城知青中,不少都在乡下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再加上他们都接受过教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怎么看都是电器维修行业的好苗子。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目前知青中的大部分人都缺钱,而且是很缺。
只要耐下心,必然能从中找到愿意跟着自己和陈晓恩干电器维修的人。
就在许继常思考间,面条端了上来,
杜小京拿起筷子吃起面,而许继常仍在思考中。
杜小京瞄了他一眼:“想什么呀,面条都凉了。”
许继常这才回过神,说了声没想啥,抓起筷子夹了块羊肉。
杜小京看着许继常出了会神,又酝酿一会后提出问题:“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许继常一脸坦诚,他的事就从没有过瞒着杜小京的:“算不上心事。”
“就是最近跟人合伙开了个电器维修的生意,在琢磨生意上的事儿。”
杜小京立刻机敏地意识到了什么:“是跟女的吧?”
许继常一脸黑线:“这不重要吧?”
“可轻可重。不过我倒是奇怪,不就修个电器吗,利润能有你原来的山货生意丰厚?”
杜小京好奇道。
“远不如。”
许继常实事求是道。
“那你就安心把生意交给合伙人呗。我记得你说过,山货生意的大头股份还在你自己手上,你发小估计也不会坑你。”
“每年的分红就够你吃香喝辣了。”
杜小京听他这么说,立即不以为然道。
许继常摇摇头:“话不能这么说。万事万物要看潜力。”
“修电器的活儿看似鸡零狗碎,实际上蕴藏着巨大市场。”
“山货生意就不一样,存在着巨大地域限制,做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继续做大。”
往后再过三十年,国内出现了很多电器巨头,但就是没有山货巨头。
许继常对这一点可是清清楚楚。
有的生意看似利润丰厚,但天然存在瓶颈,到达一定程度后很难继续扩张。做这种生意顶多落个衣食无忧。
可像电器生意就不一样了,从维修到贸易,再到加工制造,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这是一个能孕育出千亿级别巨头的庞大市场。随着80年代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器快速普及,这一点很快就能显现出来。
杜小京听得似懂非懂:她很少琢磨生意上的事情,对于许继常所说的地域限制、市场机会并不是特别理解。
不过……既然自己的未婚夫这么看好,那自己就倾力支持吧!
“我以后给你做宣传,谁家电器坏了就让他们上你那儿去修。”
“包括单位电器坏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