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常言简意赅地交代道,将提前准备好的钱交给顺子,“这是一万块收购款,不够再找我拿。”
顺子接过装着钱的麻袋,被里头分量震惊到了:“常哥……你是想?”
“运到京城去卖,比在县城能卖上价。”
许继常毫不隐瞒,“至于怎么运过去,你就别管了。”
顺子听了两眼放光:“好嘞,我这些天别的不忙,专门就干收购山货的事儿!”
“靠你了。”
许继常拍拍顺子肩膀,“我要回县城了。”
……
三天后,第一批山货运达。
总共是二十个大麻袋,装了整整四辆马车。
从标志可以看出,里头除了黑瞎子屯本队的马车,还有两辆其他生产队的。
许继常没有问顺子是怎么搞到另外两辆马车的,自己发小做了这么久的山货收购,整合起一点运力不算奇怪。
许继常让顺子将山货堆好,等他带着车夫们一走,就将全部山货收入空间货架。
这些山货加起来约莫有一千斤,许继常看着它们,就跟看到黄澄澄的金子一样。
在县城卖是一个价格。
运到京城,就是另一个价格了。
后边的时间里,许继常白天去厂里上班,晚上回来将顺子送来的山货收到空间里。
期间,他又给了顺子一万五千块的收购款,直到收回来的山货将空间填满。
这些山货加一块,拢共有七万多斤,足够卖上一阵子了。
两个月后,许继常作为最早一批回京城的人,带着满空间山货踏上列车。
这一批回京的人不多,加上许继常总共五个,基本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
有两个是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另外两个本身就是家在京城的返城知青。
许继常则是身份不一样,他本来就不是东方化肥厂的人,能不远千里跑过来参加一趟,本身就是表态成分居多。
近一年来,列车的速度有所加快。
这次许继常回京城用了两天两夜,比当年头一次去京城时快上不少。
抵达京城,许继常呼呼大睡了一天,消除掉旅途疲惫后,立即取出二百多斤山货,用自行车驮着郊区集市叫卖。
这是他头一回在京城卖山货,其中有不少是京城特产,他对于该叫多高的价钱并没有明确把握。
那就按在东北的五倍去卖吧。
许继常决定道。
“猴头菇,上好的猴头菇,四块钱一斤了啊。”
许继擦灰姑娘大声吆喝道,很快就吸引来好几个卖菜的大爷大妈。
其中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大爷背着手,笑眯眯“四块钱一斤,你这是卖金子啊。”
“正宗的猴头菇,从山里采的,水分都晒干了。”
许继常从山货堆里挑出一只菇,拿在手里晃了晃道,“叫这个价格不过分。”
大爷被他说得动了心:“行,给我拿两斤吧。”
“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