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道理。化肥厂效益确实挺好。”
许继常点头道。
眼下国内文娱事业还没有起步,朱綝当然不可能预见到日后电影电视剧百花齐放的局面。
保住铁饭碗,对她来说是最自然而然的选择。
问完朱綝,许继常又在沈青蕊、沈丹蕊姐妹俩一起来找自己时问了她们。
“我报考了财政金融学院,第一志愿是会计学。”
沈丹蕊答道。
财政金融学院,即后世的央财,号称银行行长摇篮,的确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你呢青蕊?”
“我报的师大,语文教育专业。”
问完姐姐,许继常又问起了妹妹。
得知姐妹俩都报考了京城的学校,他才算松下一口气。
嗯,这年头上什么大学不重要,哪怕专科也是天之骄子。
只要两个人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就行。
“我报的学校也在京城,对外贸易学院。”
许继常说道,“以后还能继续呆一块儿,一起出来玩。”
“上大学应该没空玩吧?”
沈丹蕊弱弱地问道,“我听老一辈说他们上大学时都很忙。”
“老一辈是老一辈,现在是现在。”
许继常满不在乎道。
确实,70年代末这一批大学生和50,60年代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课外生活丰富了许多。
跳舞的、学乐器的、跑出去当家教勤工俭学的……
突出的就是一个自由自在。
被许继常这么一说,沈丹蕊、沈青蕊姐妹俩顿时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
能一边读书拿文凭,一边出来玩儿。
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当然前提是考得上。
姐妹俩展开想象的同时,内心也有点担忧。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张榜公布。
高中生的成绩在学校张贴,社会考生的成绩由各街道、社区发布。
冬天的一大早,街道办校园里就挤满了人群,既有考生也有家长。
“我家孩子名字呢?”
“这不老刘家大儿子吗,居然考了二百多分哎!”
“哎后边的别往前了,屁都要叫你们挤出来了!”
“我鞋呢,我鞋子呢?”
人群一片吵吵嚷嚷,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