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去私塾坐着读书。
这是不可能的。
而许霄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也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继续给百姓更多的好处。
当百姓们的孩子在私塾读书得到的比去田里做农活得到的更多,他们就会让自己家孩子在私塾读书。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不过,这些好处可不是区区一顿饭能比的。
许霄给的东西要更多才行。
可是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徐州这么多的州郡,有数以百万的百姓。
家家户户都有孩子,许霄还真的能每一个都给足了好处?
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还有,每一个孩子年纪、身体状况不同,他们给家里带去的帮助也不同,许霄不论是一视同仁,还是因人而异,都会引起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麻烦。
到时候恐怕不仅事情解决不了,还要给自己惹上一身的骂名,根本得不偿失。
许霄只是略微考虑,就直接否定了这个选项。
第二个,革新生产农具,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如此一来,一家人的负担都减少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时间来学习。
作为一个穿越者,许霄拥有着跨越了几千年的学识和技术,他的眼界、心中所想的东西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
就如同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现在的许霄如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能酿酒、制作香水,还能创造出马术三宝、木牛流马,现在自然也能创造出全新的农具。
而这又离不开一位真正的大才,那就是昔日从荆州接回来的黄月英。
否则,许霄便是知道大概的做法,也需要好好琢磨一阵才能真正做得出来。
要在这个冬天实验成功,做出第一个,然后在大规模地制作,并投入使用就更难了。
毕竟他可是大汉的丞相,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真正投入到农具的改良上又能有多久。
现在有了黄月英,许霄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致的做法告诉黄月英,不出三天黄月英就能初步拿出一个成品来,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问题。
于是,许霄在第二天的时候,就找到了黄月英,并把这件事交给了她。
黄月英对此兴趣十分浓厚。
她的天赋绝对不仅仅是体现在机敏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工上,还有对这些东西无比浓厚的兴趣。
也正是这份兴趣才让黄月英成为了现在不可缺少的一大助力。
在见到黄月英的时候,许霄还见到了当初先后跟随着他来到冀州的糜贞、甘梅、大桥、小桥。
按照惯例来说,她们都应该嫁入许府的。
这也是他们的家族把她们送到邺城最主要的原因。
只不过么……
许霄与她们并没有什么交集,更别谈感情了。
甄宓倒是说过,要不都纳妾,进了许家的门。
这几个女人都没有选择,只是跟随着命运随波逐流,早就到了该成婚的年纪,却因为在他许霄的身边,都要变成老姑娘了。